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后怎么样

|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问题描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后怎么样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俊宏
王俊宏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是比较高的,研究表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院内死亡率高达15%-30%,其预后跟患者身体的基础状况,是否存在严重的并发症以及心脏超声是否存在严重的病变,如瓣膜穿孔和腱索断裂等都有明显的关系。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是严重的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重要器官的栓塞以及细菌性动脉瘤破裂等。因此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需要积极的进行预防,一旦发生要早发现,积极的给予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血栓类型可分为哪几种

血栓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动脉血栓、静脉血栓和微血管血栓。这三种类型的血栓在形成机制、风险因素和可能的健康影响方面各有不同,因此了解它们有助于采取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动脉血栓:动脉血栓常因动脉粥样硬化或心血管疾病导致,主要成分为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这类血栓常出现在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动脉中,可能引发心肌梗死或中风等急性事件。预防和治疗可以通过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来降低血小板聚集,或者通过手术如血管成形术来改善血流。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胆固醇饮食和规律运动,也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措施。 2、静脉血栓:静脉血栓通常指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见于腿部静脉。静脉血栓的形成通常与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加、血管壁损伤等因素有关。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长时间制动、外伤或手术后的恢复期。建议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进行治疗,还可以通过长期穿戴弹力袜来预防血栓形成。鼓励患者适时活动以改善血液循环也是非常重要的。 3、微血管血栓:这种类型的血栓常与全身性疾病如子痫前期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相关。微血管血栓会导致组织缺血,严重时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管理通常包括处理原发病,在必要情况下使用抗凝剂或血浆置换等综合治疗。 动脉、静脉及微血管血栓各有其特点及风险因素,通过了解这些类型的血栓,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建议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定期体检,咨询医生获取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措施。这样不仅能有效预防血栓,还能保障整体健康。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