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慢性乙型肝炎可能会影响寿命,尤其是未能及时控制疾病进展时,肝硬化或肝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但通过早发现、科学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显著延长寿命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以下是导致寿命影响的原因和建议的解决方案。
1、病毒持续感染与免疫损伤
慢性乙型肝炎的核心问题是乙肝病毒HBV持续感染会对肝脏细胞造成长期伤害,导致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长期的炎症和病毒载量增高,会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患者应定期通过HBV DNA检测以及肝功能检查了解病毒活跃度和病情进展。一旦发现病毒活跃,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这些药物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从而保护肝脏。
2、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增加
慢性病程未控制的人,更容易发生肝硬化,甚至是恶性肿瘤肝癌。肝硬化晚期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这些情况对寿命构成直接威胁。为降低风险,患者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腹部超声和甲胎蛋白AFP筛查,便于早期发现肝硬化或肝癌。如果确诊肝硬化,药物治疗如螺内酯和贝那普利可帮助缓解症状;若病情进展为肝癌,早期患者可选择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治疗,而晚期患者可以尝试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治疗。
3、生活方式对病情的影响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加速病情恶化,如饮酒、熬夜和高脂高糖饮食等。乙肝患者应杜绝饮酒,因为酒精会额外损伤肝脏,加重肝病进展。日常饮食需选择低脂、低糖、高膳食纤维食物,如燕麦、鱼类和绿叶蔬菜;避免腌制食品以降低亚硝胺暴露。坚持适度运动、维持心情愉悦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延缓病情发展。
4、定期就医监测至关重要
许多乙型肝炎患者因症状不明显而忽视疾病管理。事实上,定期就医是控制疾病的关键措施。建议每年至少随访2-4次,包括病毒载量监测、肝功能、肝脏弹性成像和甲胎蛋白检查,确保在病情变化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科学的管理能够使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像正常人一样长寿,关键在于患者需坚持长期治疗并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若患者尚未明确自身病情或感觉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评估状态,这样能够更好地保障健康和延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