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可以通过补液治疗、抗生素治疗和饮食调整等方法进行有效治疗,但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因明确后实施,并优先预防脱水和病情加重。以下从缓解症状、药物治疗和生活调理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1、补液治疗是感染性腹泻的核心。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危害是脱水,从轻微的口干、疲劳到严重的低血压甚至休克,补液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轻症患者可使用口服补液盐WHO-ORS,含有水、盐和葡萄糖的均衡混合物,能够快速补充体内的失水和电解质。如果脱水症状较重,出现尿量减少、嗜睡或持续呕吐等需要静脉输液,建议选择医用的平衡盐溶液如乳酸林格液。
2、针对细菌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可选择抗生素或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当患者就医后确诊为细菌性腹泻如志贺菌、沙门菌感染时,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例如诺氟沙星、阿奇霉素或头孢克肟;对于寄生虫性腹泻如阿米巴痢疾一般使用甲硝唑或塞克硝唑进行治疗。需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随意用药,以免耐药或其他副作用。
3、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同样关键。腹泻期间应避免牛奶、酒精和油腻食物,否则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建议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米汤、煮熟的苹果、白米粥等。饮用益生菌酸奶可能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但同样需要在症状减轻后适量食用。儿童患者尤其需要保留均衡的营养,可以为其提供含电解质的特别口感液体喂养。
感染性腹泻如果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及并发系统性感染,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因此发现问题后应尽早就医,明确病因并遵从医生建议的治疗方案。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是预防感染性腹泻的关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