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副主任医师
直肠息肉并不一定会天天引起便血,但如果息肉反复受到刺激或发展为其他病变,可能导致便血的出现,因此需警惕直肠息肉可能带来的症状并尽早处理。导致便血的原因可能包括直肠息肉摩擦出血、炎症感染或合并恶变,而治疗方式包括内镜切除、射频消融或手术切除等。
1、直肠息肉引起便血的原因
直肠息肉是肠道黏膜异常增生形成的病变,当大小或位置导致肠道内容物摩擦到息肉时,就可能引起出血。息肉可因长期慢性炎症引发局部黏膜破损,从而产生少量或间歇性便血。而如果息肉发生病变,例如恶性变导致肿瘤发展,也会表现为便血,且通常伴随血量增加或大便性状、颜色的改变。
2、如何治疗直肠息肉
在确诊直肠息肉后,具体治疗取决于息肉的性质、大小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内镜切除:对于直径较小且无恶变风险的息肉,通常可通过肠镜下切除,创伤小且恢复快。
射频消融:部分良性息肉,可通过内镜下的射频消融破坏息肉组织,适合高龄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
局部手术切除:若息肉较大、有癌变倾向或部位不适合内镜操作可能需要进行局部切除手术,通过开腹或微创方法切除病变组织。
3、生活中的配合管理
为了减少直肠息肉对身体的不良影响,日常生活中也需注意:
饮食调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谷物、蔬菜等,减少高脂高糖类食品;
定期筛查:对于40岁以上人群或高危患者家族相关疾病史,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健康排便习惯:保持规律排便,避免长期便秘导致肠道黏膜受损。
直肠息肉的便血需要引起重视,并尽早处理以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果便血症状反复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评估息肉的性质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和坚持复查,也是预防相关疾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