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泉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肠瘤最明显的一个征兆是大便习惯和性状的异常,如出现长期便血、黏液便或黑便等症状,同时伴随腹部不适或体重下降的情况,建议尽早就医进行详细检查。这些症状可能由肠道肿瘤引起,但也可能与其他疾病相关,需通过明确诊断与对症治疗进行处理。
1、大便性状的改变
肠瘤常会引发大便颜色或形态的异常,例如大便中夹杂血液或呈现黑色提示消化道出血,还可能出现黏液过多或糊状排泄物。这种改变通常是由于肿瘤引起的肠道粘膜破损或局部炎症导致的。如果出现持续性便血、黏液便或黑便,应及时就医,并通过肠镜检查明确病因。处理方式包括:
经肠镜切除小的息肉或早期无浸润性肿瘤。
针对恶性肿瘤,可选择部分肠切除术或微创手术如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
肿瘤引起的出血严重时可能需要输血或止血药物治疗。
2、排便规律的异常
肠瘤可导致不明原因的排便习惯改变,如持续性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肿瘤的压迫或阻塞可能导致肠道内容物运行受阻,直接表现为通便困难或不完全。应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肠道相关功能检查明确病因。如果肠瘤为罪魁祸首,处理措施可能包括:
轻度肠梗阻:通过胃肠减压及低纤维饮食缓解。
重度阻塞危及生命时,可能需要立即实施手术解除梗阻。
长期便秘或腹泻患者也可结合医生建议服用泻药或止泻药物作为对症支持治疗。
3、全身症状
由于肠瘤可能造成慢性消耗,患者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贫血、乏力等表现。肠瘤引起的慢性出血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右侧大肠肿瘤患者。这类患者往往需要接受以下治疗:
补充铁剂或维生素治疗改善贫血症状。
通过全面的化疗、靶向治疗控制恶性肿瘤的扩散,结合支持疗法改善全身状态。
术前增强营养支持,可通过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或医用营养补充剂来预防术后恢复不良。
如果出现类似症状,不要轻视,尤其是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加重时,应尽早就医。通过肠镜、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恢复健康的关键。肠瘤早期发现与及时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或改善生存质量,定期体检也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