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修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主任医师
怀孕期间出现转氨酶升高可能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疾病有关,也可能受药物因素、病毒感染或生理性肝功能变化的影响,需明确病因后尽快采取针对性治疗。
1、妊娠期特发性疾病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是一种常见的妊娠特发性疾病,通常发生在妊娠晚期,表现为胆汁淤积导致转氨酶升高,这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如先兆子痫也可能导致肝脏缺血损伤,使转氨酶升高。建议出现此类问题的孕妇应立即就医,通过血液检查和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缓解症状。
2、病毒感染
病毒性肝炎例如甲型或乙型肝炎可能在怀孕期间导致转氨酶迅速升高。这种情况需要通过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进行明确诊断,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抗病毒治疗或支持疗法,如使用干扰素或胎儿监护配合病情管理。
3、药物或外部因素
某些药物或草药可能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药物代谢过程中会使肝细胞受损引起转氨酶升高。孕期营养缺乏如蛋白质和维生素不足或环境毒害如接触到化学物质也可能是诱因。停用可疑药物、改善饮食结构能有效减轻肝脏负担。
4、自身免疫性肝炎或其他基础疾病
少数孕妇存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会因怀孕导致病情加重,表现为转氨酶持续升高。这需要通过肝脏活检、免疫学检测等手段明确诊断,并进行类固醇激素治疗。如存在遗传性肝病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也需进行综合评估,避免疾病加重。
5、生理性肝功能变化
部分孕妇在妊娠期会因体内激素水平的显著变化或血容量增加引起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这是生理性反应。通过定期产检和观察症状变化大多无需特殊干预。
怀孕期间转氨酶升高需要重视,建议孕妇在发现异常后尽早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妊娠期异常肝功能不仅可能对孕妇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影响胎儿发育,通过及时治疗和医生指导管理可以降低相关风险,确保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