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英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间隙感染是一种需要及时就医的严重感染,应根据具体感染部位和病原菌选择抗生素,一般可以通过医生的经验性用药与细菌培养结果相结合来决定。常见的抗生素选择包括头孢类、青霉素类和克林霉素等,同时需配合抗菌谱调整药物。
1、常见导致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药物选择
间隙感染通常由需氧菌和厌氧菌共同引起,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消化链球菌等。早期选择广谱抗生素进行经验性治疗是必要的。例如:
青霉素G:对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具有良好效果,常用于牙源性或皮下间隙感染的初期治疗。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曲松,适用于敏感菌感染,尤其是更复杂的混合感染。
克林霉素:对厌氧菌和需氧菌均有作用,特别适合疑似牙源性口腔间隙感染。
以上抗生素的应用需在医生确认感染类型后合理选用,不可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引发耐药。
2、耐药菌感染时的治疗选择
如果间隙感染中检测到耐药菌,例如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需要更具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如:
万古霉素: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可通过静脉注射使用。
替加环素:广谱抗菌剂,适合复杂感染病灶且能覆盖耐药菌。
利奈唑胺:对耐药需氧革兰阳性菌有效,是万古霉素的替代选择。
3、抗生素之外的辅助治疗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抗生素是重要部分,但仅靠药物可能无法完全控制病情。一些必要的辅助治疗措施包括:
手术引流:对有脓液聚集的间隙感染区域进行切开引流,以防感染扩散。
感染源控制:对于继发于牙源性或头颈部感染的间隙感染,应尽快处理原发病灶,如拔除致病牙齿或清理感染区域。
支持性疗法:包括补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失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和加速恢复。
间隙感染病情严重且进展迅速,最重要的是第一时间就医,通过医生的全面诊断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结合早期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并避免严重并发症。面对该类感染,请勿自行用药,遵从专业医嘱是恢复健康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