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 膀胱炎

放射性膀胱炎如何鉴别诊断

| 1人回答 | 25次阅读

问题描述:
放射性膀胱炎如何鉴别诊断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吴东海
吴东海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与放疗剂量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患者有明确的放疗病史,照射剂量在60以上,放疗后发生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等。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后壁三角区及周围粘膜明显充血水肿,病灶区粘膜血管扩张紊乱,走行迂曲怒张或团簇状,膀胱内充满絮状物,膀胱三角区后及侧壁可见小结节,通过尿液细胞学检查、膀胱镜及影像学检查可以与膀胱肿瘤复发、转移相鉴别。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放射性膀胱炎持续出血是什么原因

放射性膀胱炎持续出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局部放射损伤导致膀胱内血管脆性增加、炎症反应未愈合,以及长期刺激形成的微血管异常或尿路感染。治疗包括药物控制、局部介入以及改善生活方式等多措并举。 1、局部放射损伤 放射治疗会直接损伤膀胱组织及其中的小血管网络,导致毛细血管壁变薄、脆性增加。受损的血管在尿流冲击下容易破裂出血,且难以愈合。对此,可以通过局部冲洗膀胱如盐水或卡介苗注射液冲洗来减少炎症反应;也可使用止血药如氨甲环酸帮助缓解出血。高压氧治疗可促进缺氧组织再生与修复,适合反复出血或愈合困难患者。 2、慢性炎症未愈合 放射线会引发膀胱长期炎症反应,导致组织充血、水肿或纤维化,这使得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出血症状持续发生。药物治疗方面,可使用抗生素治疗继发感染或消炎药如糖皮质激素来减轻炎症反应。如果仅药物效果不佳,也可考虑手术切除坏死组织,特别是严重病例可进行膀胱重建术。 3、微血管异常 由于放射线改变微循环环境,可能出现血管异常增生或新生血管较脆弱,成为反复出血的病理基础。临床上可以通过局部介入治疗,如膀胱动脉栓塞术,直接封闭异常血管来控制出血。可以结合局部灌注疗法输注收缩血管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以减少血液渗出。 4、合并尿路感染 患者因膀胱内持续损伤及愈合障碍,可能合并尿路感染。感染加重出血,伴尿频尿痛或血块增多等表现。此时需常规尿检确诊,并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的关键是保持尿路通畅,多饮水稀释尿液浓度,定期膀胱冲洗以减少细菌滋生。 放射性膀胱炎的持续出血多由局部损伤、炎症及感染等原因综合导致,需及时采取多种方法控制症状。若合并明显不适或保守治疗无效,建议尽早就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系统的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