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皮肤性病科

湿疹是什么引起的

|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问题描述:
湿疹是什么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宏
李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湿疹的发生通常由遗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免疫异常等多方面原因引起,也可能受到病理性因素的影响,需要具体情况并对症处理。
1、遗传因素:
湿疹的发病与遗传密切相关。如果家族中存在特应性疾病史例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患湿疹的风险会显著提高。这是因为遗传基因可能决定皮肤屏障功能的异常,导致皮肤更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发生湿疹。建议这类人群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比如某些食品、化学品或动物毛发。
2、环境因素:
湿疹的触发可能与周围环境有关,例如气候干燥、空气污染和长期暴露在刺激性物质中如肥皂、洗涤剂、化学试剂。季节变化时,湿度或温度剧烈波动也可能诱发湿疹。为了减少此类诱因,可以选择温和的护肤品,避免使用含香料或酒精的产品,并保持居家的空气湿润。
3、生理因素:
皮肤屏障功能弱是湿疹的常见原因。一些人的皮肤天然缺乏一种叫做“神经酰胺”的物质,导致角质层容易流失水分,使皮肤变得干燥、开裂,同时更容易渗透过敏原和刺激物。对于这种情况,平日需要加强皮肤保湿,尤其在洗澡后使用含有神经酰胺成分的润肤剂。
4、免疫系统异常:
体内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是导致湿疹的一大原因。当外界的普通刺激物如花粉、灰尘被免疫系统误判为危险物质时,皮肤便会产生红肿、起疹等炎症反应。这一类人群可以采取常规免疫检查,如果情况严重,需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抗组胺药物或局部外用的糖皮质激素如地奈德乳膏、氟轻松软膏等。
5、病理性诱因:
某些基础疾病如慢性肝病、代谢疾病等也可能导致湿疹的发生。这些疾病通常与皮肤状态差、机体代谢异常有关。此时,治疗原发病是控制湿疹症状的关键,必要时可以结合抗炎类药物如吡美莫司软膏以缓解局部瘙痒。
湿疹的成因复杂、个体差异明显。发现湿疹症状后,应及时就医进行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日常生活中,增强皮肤屏障功能,合理规避诱因,可显著减少复发风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一滴血足以感染艾滋吗

一滴血是否能感染艾滋取决于多种因素。艾滋病HIV病毒的传播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病毒活性、暴露方式和体内环境。通过直接血液接触确实是艾滋病毒传播的高风险途径之一,但感染成立并非仅靠“一滴血”,需要病原浓度和传播条件的共同作用。以下从病毒性质、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展开分析。 1、艾滋病的传播条件 艾滋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进行传播。单纯“一滴血”的风险主要取决于病毒的活性和暴露方式。如果含有病毒的血液直接接触到健康人的黏膜、破损的皮肤或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则感染风险显著增加。但通过完整健康的皮肤接触或干燥状态下的血液,感染风险几乎为零,因为HIV在体外环境的存活能力有限。 2、病毒浓度对感染的影响 感染风险与病毒载量密切相关。血液中HIV的浓度是决定传播可能性的关键,高浓度的病毒载量会显著提高感染风险。但病毒暴露的量和人体接触窗也是重要因素,小量血液中若病毒活性下降或被稀释,也可能不足以引发感染。 3、血液暴露后如何处理 血液接触后应快速采取措施降低可能的感染风险。如果接触到疑似含有艾滋病毒的血液或针刺伤,应立即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伤口并消毒,尽早前往医院进行HIV暴露后预防用药PEP治疗,起效时间在72小时内最佳,完整服用28天可大幅降低感染几率。 4、应对艾滋传播的日常预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正确使用医用针具和及时消毒是减少风险的有效手段。医护人员、纹身者等从业人员需高度重视职业暴露风险,佩戴手套、严格规范操作。普通民众在公共场所如医院或意外伤口护理中,也需注意避免直接接触他人伤口分泌物。 即便存在血液暴露的情况,只要正确及时处理并做好后续检查,仍可有效减少艾滋传播的可能性。日常生活中,关注卫生、保护自我、科学认识艾滋的传播途径,有助于消除恐慌并避免风险。如果怀疑自身暴露于风险中,应尽快就医评估并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健康。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