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英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高原反应肺水肿是一种严重的高原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粉红色泡沫痰、乏力及意识模糊等症状,出现此类情况需尽快下降海拔并就医。治疗以吸氧、药物干预和必要时高压氧舱为主。
1、什么是高原反应肺水肿?
高原反应肺水肿HAPE是由于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后,因低氧环境引发的肺部血管异常收缩,造成肺毛细血管渗漏,引起液体进入肺泡而导致的严重病症。其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即使静息状态下也有严重气喘;夜间躺下时症状加重;咳嗽并伴随痰液变多,典型泡沫状粉红色痰;胸闷、心悸、疲倦甚至神志不清。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2、可能诱因有哪些?
环境因素: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例如超过2500米以上,身体无法及时适应低氧环境时,容易引发肺水肿风险。
自身因素:包括此前有高原反应病史、身体状况较差、或者剧烈运动诱发心肺压力增加。心肺功能原本虚弱者,更易出现相关问题。
其他影响:如寒冷天气、过度脱水、酒精摄入或持续活动后没有足够休息,也会加重肺部负担。
3、如何应对高原反应肺水肿的症状?
立即下降海拔:这是最关键的应对手段。一般下降至300米或更多,症状会明显缓解。
吸氧治疗:在原地无法移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便携式氧气瓶或氧疗装置缓解缺氧状态。若条件允许,尽快前往高压氧舱治疗。
药物干预:常用药物包括①尼菲地平:降低肺动脉压,缓解肺毛细血管渗漏;②乙酰唑胺:预防和治疗高原病以及缓解体液失衡;③地塞米松:用于严重情况,可减少肺部水肿并保护脑功能。
饮食调节与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多摄入温热高热量饮食以补充能量,减少身体负担。保持体温,避免进一步加重缺氧和寒冷引发的症状。
4、如何预防高原反应肺水肿?
渐进适应:逐步攀升海拔,身体逐步适应低氧环境,每日海拔上升尽量不超过300米。
保持水分和平衡:避免脱水和过量饮酒。
提前服药:对于有高原反应风险的人,可在登高原前2-3天服用乙酰唑胺,降低疾病风险。
适量运动:避免剧烈活动,让心肺保持在较低的氧耗状态。
一旦出现高原反应肺水肿症状,应尽早采取措施,严重情况下需立即就医。登山或旅行前,建议提前了解相关安全知识并做好相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