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如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基底细胞癌是一种最常见的皮肤癌,源自表皮基底层的细胞,多数情况下是由长期紫外线暴露引起,通常生长缓慢且很少转移,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局部组织破坏。常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局部药物治疗。
1、病因分析
基底细胞癌的发生主要涉及遗传、环境和生理因素。
遗传因素: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尤其是携带某些基因突变如PTCH1基因的个体。
环境因素:紫外线长期暴露是最主要的外部环境诱因,尤其是在赤道附近或常年室外工作的人,紫外线的DNA损伤可导致癌变。反复日晒或严重晒伤也是重要诱因。
生理因素:浅色皮肤和有雀斑的人更易患病,因为他们天然的色素保护较弱。较高年龄的人、免疫力低下者如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发病率会更高。
外伤和慢性刺激:反复的伤口未愈合、皮肤溃疡等慢性损害,也可能诱发基底细胞癌。
2、常见症状
基底细胞癌多见于面部、颈部和手背部位,可以表现为皮肤上逐渐增大的小结节或溃疡,这些病灶中央可能出现溃破、渗液,边缘有蜡样光泽,伴有血管扩张。部分患者可能感到轻微的瘙痒或疼痛。如果发现类似的异常皮肤病变,需尽早就医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
3、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病灶手术切除包括微创手术和标准切除术,针对较大的病灶或靠近重要功能结构的部位,也可选择莫氏显微手术以减少组织损伤。
放疗:适用于那些无法手术或手术后复发的病例,放射治疗能直接杀死癌细胞,但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干燥、脱屑等副作用。
药物治疗:局部涂抹的抗癌药膏,如咪喹莫特Imiquimod或5-氟尿嘧啶5-FU,对早期小面积病灶有一定效果。更多研究显示,针对某些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如维莫德吉也能为晚期患者提供较好的控制。
4、预防建议
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过度紫外线暴露,出门使用SPF30以上的防晒霜,戴帽子、穿防晒衣,并避免中午阳光最强时出行。有家族病史或长期免疫低下者,应定期进行皮肤科筛查,以便早期发现。
基底细胞癌早期治疗效果良好,治愈率高,发现皮肤异常变化要尽早就诊,切勿拖延以免局部组织侵袭恶化。日常防晒措施是预防基底细胞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增强皮肤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