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什么是基底细胞癌

|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基底细胞癌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董兆如
董兆如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基底细胞癌是一种最常见的皮肤癌,源自表皮基底层的细胞,多数情况下是由长期紫外线暴露引起,通常生长缓慢且很少转移,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局部组织破坏。常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局部药物治疗。
1、病因分析
基底细胞癌的发生主要涉及遗传、环境和生理因素。
遗传因素: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尤其是携带某些基因突变如PTCH1基因的个体。
环境因素:紫外线长期暴露是最主要的外部环境诱因,尤其是在赤道附近或常年室外工作的人,紫外线的DNA损伤可导致癌变。反复日晒或严重晒伤也是重要诱因。
生理因素:浅色皮肤和有雀斑的人更易患病,因为他们天然的色素保护较弱。较高年龄的人、免疫力低下者如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发病率会更高。
外伤和慢性刺激:反复的伤口未愈合、皮肤溃疡等慢性损害,也可能诱发基底细胞癌。
2、常见症状
基底细胞癌多见于面部、颈部和手背部位,可以表现为皮肤上逐渐增大的小结节或溃疡,这些病灶中央可能出现溃破、渗液,边缘有蜡样光泽,伴有血管扩张。部分患者可能感到轻微的瘙痒或疼痛。如果发现类似的异常皮肤病变,需尽早就医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
3、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病灶手术切除包括微创手术和标准切除术,针对较大的病灶或靠近重要功能结构的部位,也可选择莫氏显微手术以减少组织损伤。
放疗:适用于那些无法手术或手术后复发的病例,放射治疗能直接杀死癌细胞,但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干燥、脱屑等副作用。
药物治疗:局部涂抹的抗癌药膏,如咪喹莫特Imiquimod或5-氟尿嘧啶5-FU,对早期小面积病灶有一定效果。更多研究显示,针对某些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如维莫德吉也能为晚期患者提供较好的控制。
4、预防建议
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过度紫外线暴露,出门使用SPF30以上的防晒霜,戴帽子、穿防晒衣,并避免中午阳光最强时出行。有家族病史或长期免疫低下者,应定期进行皮肤科筛查,以便早期发现。
基底细胞癌早期治疗效果良好,治愈率高,发现皮肤异常变化要尽早就诊,切勿拖延以免局部组织侵袭恶化。日常防晒措施是预防基底细胞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增强皮肤免疫力。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胶质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胶质瘤的形成与遗传因素、环境影响、生理特性、外伤及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其具体病因包括基因突变、辐射暴露、免疫系统异常和其他疾病并发等多方面因素。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潜在风险因素,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 1遗传因素 部分胶质瘤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有关。一些遗传疾病如Li-Fraumeni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病NF1、NF2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均可能增加胶质瘤的发生风险。这些遗传性疾病会导致与细胞生长和分裂相关的基因突变,从而引发异常细胞增殖。如果家族中有癌症相关基因突变史,尤其是涉及大脑肿瘤的情况,建议及早进行基因检测和医学评估,以便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2环境影响 长期暴露在高辐射环境下可能会增加胶质瘤发生的风险。例如,从事核工业、接触大量电离辐射等人群更容易受到损害。某些职业暴露如长期接触化学品如溶剂、杀虫剂、重金属也可能对大脑产生潜在影响。对于普通大众,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选择清洁的居住环境是预防的关键。 3生理特性 个体的年龄和遗传特性也可能增加胶质瘤的风险。胶质瘤的高发年龄段为45-65岁,但某些类型的胶质瘤如胶质母细胞瘤在儿童和年轻人中也可能发生。男性较女性更容易患胶质瘤,这可能与激素或代谢差异有关。平时保持健康的体重、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免疫功能,对综合降低疾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4外伤和炎症 虽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头部外伤直接导致胶质瘤,但长期慢性头疼、脑部炎症或免疫失调可能为胶质瘤的发生提供条件。发生头部外伤后应密切观察症状并及时就医,以免潜在隐患被忽略。 5病理变化 胶质瘤可能是一种由正常神经胶质细胞的异常病理增殖导致的肿瘤。当调控细胞生长的基因如TP53、IDH1等突变,或者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失控时,神经胶质细胞可能迅速增殖形成肿瘤。部分情况下,其他癌症如淋巴癌、白血病的瘤细胞扩散至脑部也可能形成胶质组织受累的次生性肿瘤。面对频繁性的头痛、癫痫或视觉、语言障碍等症状,应尽快寻求神经内科医生的帮助。 胶质瘤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病因涉及多种因素。关注健康生活方式、避免风险因素,尤其是及早排查遗传和环境危害,是有效预防的重要措施。若出现脑部不适症状,应尽早寻求专业检查以排除潜在疾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