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常青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妊娠期高血压会增加女性在未来患高血压的风险,研究表明,这类女性的高血压发生几率是普通女性的2至4倍。妊娠期高血压不仅可能与遗传及家族史相关,生理和病理变化也是关键诱因,且产后生活方式因素也可能进一步增大患病几率。通过科学管理血压、改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可以有效降低后续高血压的风险。
1、遗传及家族史的影响
如果女性本身存在高血压家族史,在妊娠期罹患高血压的概率会显著升高,而遗传因素也可能为日后自身高血压的发生埋下隐患。可以通过了解家族疾病史,在孕期前做好全面的健康评估,控制高血压相关疾病的风险。
2、妊娠期间生理和病理因素
妊娠期女性体内的血容量增加、激素水平波动以及免疫系统的调节变化都会导致血压升高。部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还可能发展为子痫前期,用药不当或控制不力会进一步损伤心血管系统。针对这类情况,孕期需要加强血压监测,当血压升高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全的降压药,如拉贝洛尔、硝苯地平或甲基多巴。
3、产后生活方式的影响
即使妊娠高血压在分娩后好转,若产后生活方式不健康,例如饮食过咸、缺乏均衡营养、锻炼不足或持续肥胖等,也可能再次触发高血压的发生。建议产后坚持低盐饮食与适量运动,例如每周进行快走、瑜伽等中等强度运动3至5次,有助于控制体重和增强心血管健康。
4、定期监控健康指标
妊娠期高血压的女性,产后需尤为重视定期体检,包括血压监测、血糖和血脂评估等,以便尽早发现潜在问题。一般建议产后每3至6个月复查血压,必要时请心内科医生进一步指导。
女性面临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后,产后发生高血压的几率确实会增加,但可以通过家族病史了解、生理变化监控、生活方式管理以及定期健康评估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要牢记,规范健康管理是保护心血管健康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