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燕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的类型主要包括感染性、结石性和其他特殊类型,这些类型分别由不同原因引起,并呈现各自特点需要针对性处理。
1、感染性类型
这是小儿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最常见的类型,通常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发。例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可能通过血液或淋巴传播到胆囊或胆管,引发感染。小儿在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的情况下,更容易因为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引发继发性感染性胆囊炎或胆管炎。在治疗方面,需选择针对病原体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药物,同时通过超声或CT排查胆囊和胆管是否有脓肿或积液。
2、结石性类型
小儿胆结石虽然多见于成年人,但也可能在肥胖、饮食不平衡或特定遗传因素下出现。胆结石堵塞胆囊管或胆总管,会导致胆汁淤积,进一步引起急性胆囊炎或胆管炎。这种情况下,症状通常更急性、疼痛更剧烈,可能伴随恶心、呕吐、黄疸等表现。治疗上,轻症患者可通过药物溶解结石,如熊去氧胆酸。重症情况下则可能需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以缓解梗阻。
3、其他特殊类型
某些原发疾病可能导致胆囊或胆管的病理变化。例如,先天性胆管异常如胆总管囊肿会导致胆道通畅性下降,增加胆汁感染风险;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引起胆管炎相关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治疗需要针对基础病实施综合处理,如胆总管畸形手术修复和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或生物制剂。
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无论属于哪种类型,都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以免发展为严重并发症如胆囊穿孔或胆管脓毒症。建议小儿出现持续腹痛、呕吐或高热尤其合并黄疸时应尽快前往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