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老年人可以做吗?

|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问题描述: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老年人可以做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燕
王燕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老年人可以做,但需根据具体健康状况评估手术风险。手术适用于颈动脉狭窄严重、症状明显且身体状况允许的患者,高龄并非绝对禁忌。
1、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适应症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主要用于治疗颈动脉狭窄,尤其是狭窄程度超过70%且伴有明显症状的患者。老年人如果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或颈动脉狭窄严重,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考虑手术。手术目的是清除颈动脉内的斑块,恢复血流,降低脑卒中风险。
2、老年人手术风险评估
老年人手术风险较高,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术前检查包括心脏功能、肺功能、肾功能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慢性疾病。对于患有严重心脏病、肺病或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手术风险可能增加,需谨慎决策。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手术必要性进行综合评估。
3、手术后的康复与护理
手术后老年人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康复期间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术后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以及控制血压和血糖的药物。康复训练可包括轻度步行和颈部活动,逐步恢复身体功能。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老年人是可行的,但需严格评估手术风险和收益。通过术前全面检查、术后科学护理和药物治疗,老年人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如果符合手术条件,及时治疗有助于预防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血栓是怎么回事,是怎么形成的

血栓是由于血液在血管内异常凝结形成的块状物,会影响血液流动甚至引发栓塞,具体形成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健康状况以及外伤或病理性疾病等。要预防或处理血栓,需从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以及必要时的手术干预入手。 1、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会增加血栓的形成风险,例如遗传性抗凝血蛋白缺乏症如蛋白C、蛋白S、因子Ⅴ Leiden突变等,这些基因异常可能导致血液更易凝固。家族中有血栓史的人群更应定期就医检查,特别是了解自身凝血相关的基因情况。 2、环境因素 久坐不动、长时间乘坐飞机或汽车容易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血栓风险。吸烟和肥胖也是高危因素,会加速血管硬化和炎症,需要特别注意控制体重并戒烟。 3、生理因素 老年人因血管弹性降低,血流缓慢,更容易形成血栓。孕产妇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导致的血液粘稠度增加,也属于高发人群。为此,老年人应注意保持轻量运动,孕妇需及时评估血栓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 4、外伤和病理性诱因 手术后的静脉管损伤容易引发血栓,特别是骨科手术后。癌症患者因血液系统受影响,血栓发生率较高。对于这部分人群,可在术后或疾病治疗中配合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低分子肝素等,防止血栓形成。 5、预防与治疗方法 血栓的基础治疗包括药物干预、生活方式调整以及手术治疗: 药物:①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②低分子肝素用于防止急性血栓形成;③直接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适用于长期预防。 饮食与运动: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鱼类、大蒜、洋葱以及适量的红葡萄酒可帮助改善血液循环;每天坚持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能够促进血液流动。 手术治疗:对于已形成的血栓且无法通过药物溶解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静脉滤器植入术或手术直接清除血栓。 一旦发现有血栓风险,应尽早咨询并在生活中注意规律作息,避免久坐不动,提高血液循环的健康水平。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