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奎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需要结合血液和骨髓检查等多方面指标进行判定,这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以下从症状、生化指标和骨髓检查等方面详细解析诊断标准。
1症状表现是首要线索: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典型症状包括面色苍白、乏力、出血倾向如皮下瘀斑、鼻出血、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等。如患者有这些表现,需尽早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2血液检查的关键指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核心特征是外周血中全血细胞减少,这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个关键指标的下降。在诊断标准中,严重再障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³/μl,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⁹/L,以及血小板低于20×10⁹/L。
3骨髓穿刺及活检的决定性意义:通过骨髓穿刺和活检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骨髓通常偏于“干涸状态”,即造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比例增多,呈现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的特征。轻型患者的骨髓抑制可能不太明显,需结合其他检测结果综合评估。
为了明确诊断并进行后续治疗,如疑似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应及时就医并配合相关检查。诊断后治疗通常包括药物免疫抑制治疗如环孢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对症支持治疗如输血、抗感染治疗,具体选项需由专业医生结合患者病情决定。再生障碍性贫血若未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务必尽早就医,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