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奎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宝宝佝偻病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夜间盗汗、骨骼异常以及生长发育迟缓等,一旦发现类似问题,应尽早带孩子就医,明确诊断并制定干预措施。通过营养调整、正确防治和必要治疗,可以帮助宝宝避免病情加重并恢复健康。
1、盗汗与情绪烦躁
早期佝偻病患儿常出现夜间大量出汗,这种盗汗即使环境温度适宜也可能发生,尤其在头部出汗明显。同时,孩子表现出情绪烦躁、不易安抚,这与佝偻病引起的钙磷代谢紊乱有关。父母需要观察孩子的睡眠情况,注意是否经常因出汗而醒来,结合其他症状判断,并尽早咨询儿科
2、骨骼异常信号
佝偻病引起的钙质缺乏会造成骨骼发育的问题,如头部出现“方颅”现象头骨边缘变平、囟门闭合延迟、前额突出等。一些患儿可能在胸部出现肋骨交界处隆起串珠肋、关节部位膨大,或在脊柱、四肢骨骼发育方面异常。这些症状发展可能较慢,但一旦确诊佝偻病,应立即注重补充维生素D和钙,按医生建议进行康复疗法。
3、生长发育迟缓
佝偻病患儿可能出现运动发育延迟,例如坐起、站立、爬行和行走的时间晚于同龄儿童。家长需要定期监测宝宝的身高、体重和发育里程碑,如发现异常,及时与专业医生沟通,避免严重后果。
日常干预方法:
为了预防和缓解佝偻病,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增加维生素D摄入:母乳喂养的宝宝建议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而奶粉喂养的宝宝需按阶段需求注意补充量。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三文鱼等,对断奶后的宝宝尤为重要。
阳光照射:适度的晒太阳能够刺激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每天选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之间的阳光较好,但需避免阳光直射导致皮肤损伤。
科学补钙:对于确诊佝偻病的患儿,需严格按照医生指导补充钙剂,常用药物包括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需要结合维生素D一同服用以提高吸收率。
宝宝佝偻病早期症状较为隐匿,但父母要警惕盗汗、骨骼变化和发育迟缓等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配合科学的膳食、运动和护理调整,能够有效防治宝宝的佝偻病问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