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 呼吸衰竭

急性肺栓塞引起呼吸衰竭如何治疗

|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问题描述:
急性肺栓塞引起呼吸衰竭如何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云霞
陈云霞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急性肺栓塞导致的呼吸衰竭需要尽早进行治疗,主要通过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机械支持等综合手段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命安全。治疗越早,患者的预后就越理想。
1、抗凝治疗:
抗凝是急性肺栓塞治疗的基础,常用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这些药物可以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张和新血栓形成。为呼吸衰竭的患者优先选择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因为起效快且易于控制出血风险。在严重病例中,可联合血液监测,调整剂量避免副作用。
2、溶栓治疗:
如果患者病情危重,比如出现休克或持续低血压,溶栓治疗可能是必要的。这类治疗通过使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阿替普酶来快速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重新恢复肺部血流。另外,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导管介入溶栓技术,直接将药物注射到血栓部位,提高局部药效,尤其适用于高风险肺栓塞患者。
3、机械支持治疗:
对于因肺栓塞引发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如无创或有创呼吸机来维持氧合。部分病例还需要配备体外膜肺氧合ECMO,将体外设备接入患者血液循环,暂时替代呼吸功能,为其他关键治疗争取时间。
4、其他治疗措施:
在某些情况下,尤其对不适合抗凝或溶栓治疗的患者,可能需要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以防止血栓从静脉进入肺循环。针对病因采取个性化处理,例如对高凝状态遗传性或获得性进行管理,或纠正诱发因素如卧床、手术后长期不活动等。
急性肺栓塞合并呼吸衰竭危及生命,需要第一时间就医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即使病情缓解后,患者仍需遵从医嘱完成长期抗凝治疗,定期监测肺功能和凝血功能,避免血栓复发和进一步并发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什么是周围性呼吸衰竭

周围性呼吸衰竭是一种因外周神经、呼吸肌或胸廓异常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表现为二氧化碳潴留和氧气不足。其主要原因包括神经损伤、肌肉疾病及胸廓变形,治疗可从病因治疗、药物干预及辅助通气方面展开。 1、原因分析 1、神经损伤:损害到控制呼吸肌的外周神经是周围性呼吸衰竭的重要病因。例如,格林-巴利综合征或多发性神经病会使支配膈肌、肋间肌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呼吸肌无力。 2、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等导致的呼吸肌无力,使吸气和呼气的有效性下降,进而引发呼吸衰竭。 3、胸廓变形:严重的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等会造成胸廓活动受限,使得肺的扩张受阻,导致换气能力下降,逐渐发展成呼吸衰竭。 2、治疗手段 1、病因治疗:针对神经损伤或肌肉疾病,可以采用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等治疗方案。例如,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通常可选择高剂量免疫球蛋白疗法。 2、药物干预:为改善呼吸功能,可使用支气管扩张药、黏液溶解剂等方式缓解症状。对于慢性病患者,应同时注重抗生素预防感染。 3、辅助通气:对呼吸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可选择无创正压通气如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或有创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提高氧合水平,减轻呼吸肌负担。 周围性呼吸衰竭是可以通过综合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一旦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需尽早就医。日常注意改善营养、锻炼呼吸肌以及避免环境风险,也能有效预防病情加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