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尿中出现蛋白质可能提示肾脏健康问题,但也可能是暂时性的生理现象,如剧烈运动或压力导致。如果持续存在蛋白尿,需重视可能的疾病风险,及时进行检查并治疗。
1、生理性原因
有时蛋白尿不是疾病,而可能是短暂的生理现象。例如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发热或精神紧张都可能引发一过性的蛋白尿。这种情况通常无需治疗,只要休息、饮食调整,蛋白尿会自然消失。建议在健康状态下再次复查尿常规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2、肾脏问题
蛋白尿通常提示肾脏过滤功能异常。常见病因包括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等。例如,糖尿病人因长期高血糖损伤肾小球引起蛋白漏出,而高血压则会导致肾小球血管硬化。针对慢性肾病,可通过药物控制病情,如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降低尿蛋白水平。
3、系统性疾病
系统性问题如狼疮性肾炎、某些感染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蛋白尿。这些疾病涉及免疫系统或炎症反应,并可能损伤肾脏。治疗需针对病因,例如对狼疮性肾炎采取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结合饮食和休息减少肾脏负担。
4、其他可能的病理性原因
其他原因还可能包括肾衰竭、尿路感染等病症。这类情况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水肿、发热或腰痛等。需尽快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甚至肾脏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定期尿常规检查对发现蛋白尿非常重要。一旦检测到蛋白尿,建议反复复查并及时咨询明确原因。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生活干预及治疗,既能控制病情,也能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