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白血病移植后出现排异症状是移植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皮肤、肝脏、消化道等多系统异常,需根据排异反应类型急性或慢性及其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包括免疫抑制治疗、支持治疗与针对病因干预,同时加强生活管理和定期复查。
1、病因分析
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排异反应是由于供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受者的器官和组织。诱因主要归因于:
遗传因素:供体与受体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不完全匹配是排异反应的核心因素,匹配程度越低,排异风险越大。
免疫机制:供体免疫细胞尤其是T细胞识别受体组织为“外来物”后激活并释放炎性因子,从而引发细胞和器官损害。
其他因素:强烈化疗、放疗损伤宿主肠道和组织屏障,使供体细胞更容易引发排异,同时感染也可能促进免疫反应。
2、常见症状
排异症状分为急性发生在移植后三个月内与慢性大于三个月两种:
急性排异:高发于皮肤、肝脏、消化道,常表现为皮疹、黄疸、腹泻、恶心呕吐等。皮肤症状最典型,多为红疹、瘙痒,严重者出现剥脱性皮炎。肝功能异常体现在转氨酶升高与胆红素异常。
慢性排异:可能涉及多系统,表现为固有器官纤维化、皮肤硬化、干燥综合征等。消化道长期吸收不良会引起体重下降、营养不良,也可能导致反复感染。
3、治疗与管理
药物治疗:常用免疫抑制药物如他克莫司、环孢素减少供体T细胞活性;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控制严重排异反应;慢性排异可辅助使用抗代谢药物如霉酚酸酯。
支持治疗:纠正营养问题与电解质紊乱,避免感染扩散,同时根据器官受损情况提供如保肝药双环醇、护胃药奥美拉唑等辅助治疗。
日常管理:特别注意避免暴晒和刺激性物质伤害皮肤;饮食需清淡高营养,避免生冷和辛辣;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和排异标志物,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白血病移植后排异并不可怕,早期识别并采取规范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尽快告知配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规律的复查习惯,预防排异持续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