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敏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主任医师
乙状结肠息肉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便血、腹痛和排便习惯的改变,但部分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因此定期检查非常重要。对于出现严重便血、腹痛等情况,应尽早就医以明确诊断并及时处理。
1、便血或大便颜色异常
乙状结肠息肉常会导致便血,血液一般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也可能混在粪便中不易察觉。如果息肉长期存在或增大,还可能导致大便颜色变深或类似柏油样外观。这是由于息肉容易在排便时受到机械损伤而引起血管破裂。建议出现不明原因的便血时尽快到医院检查,可通过大便隐血试验或肠镜排查息肉或其他肠道疾病。
2、腹痛或腹部不适
当息肉体积较大或较多时,可能刺激肠壁引起阵发性腹痛或下腹部隐痛。部分患者会感觉腹部胀满不适,尤其是在进食较多或长时间站立后症状可能加剧。适当的饮食调理可以缓解症状,比如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
3、排便习惯的改变
乙状结肠息肉可能导致排便次数增加、排便困难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原因在于息肉可能阻碍肠腔,通过刺激肠道影响其正常功能。若出现持续性的排便异常,可以通过腹部CT或肠镜明确原因,并及时手术切除息肉。
4、长期不适症状或贫血
一些患者在息肉长期未被发现或处理时,可能会出现慢性失血导致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此时息肉可能已恶性变的风险较高,需进行进一步检查如活检,明确是否存在癌变迹象。
早期发现和诊断乙状结肠息肉是关键,因为息肉的恶性变风险会随大小和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增加。建议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肠镜筛查,尤其是有肠癌家族史或40岁以上人群。出现任何上述症状应高度警惕并及时就医,以免疾病进一步恶化或发生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