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急诊科

感染性休克补液顺序

|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问题描述:
感染性休克补液顺序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高珊
高珊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感染性休克的补液治疗需要迅速且有序进行,首先应快速扩容以稳定循环,与此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状态选择补液的种类和策略,例如晶体液的优先选择。需要时可联合胶体液,并在后续注意动态调整方案。
1、早期快速扩容稳定循环
感染性休克会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显著减少,因此早期快速补液扩容是改善灌注、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核心措施。推荐首先使用平衡盐溶液或生理盐水进行初始快速负荷补液通常为500-1000毫升,每次负荷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同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如果患者伴有明显低血压,可在进行补液的同时联合升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
2、晶体液是优先选择
在补液种类上,以晶体液为一线首选,原因在于其成本低廉、作用高效、潜在副作用较少。晶体液可包括乳酸林格液、生理盐水或复方钠乳酸液等。由于乳酸林格液相比普通生理盐水更能有效减少代谢性酸中毒风险,往往是推荐的优先方案之一。
3、胶体液作为补充或辅助
在某些情况下,通过晶体液快速扩容初步改善循环后,补充胶体液如白蛋白、羟乙基淀粉溶液可以进一步提高血管内有效容量、增加胶体渗透压,有助于减轻组织水肿,提高临床效果。需注意,使用合成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时,应特别关注肾功能损害的潜在风险。
4、动态评估调整补液策略
临床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动态调整补液方案,使用中心静脉压CVP、尿量、乳酸水平等指标评估补液效果。如果患者补液后乳酸水平下降、尿量增加,同时中心静脉压恢复正常,说明补液治疗有效。若患者伴有容量过载风险或心功能不全,则需严格控制补液速度与总量。
感染性休克的补液治疗需遵循快速且有序的原则,选择适当的液体种类并动态调整。早期快速扩容、优先晶体液、辅以胶体液的策略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以优化治疗过程。如果患者病情复杂,应及时就医并依赖专业团队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麻醉后遗症有哪些

麻醉后遗症可能包括头痛、恶心、呼吸系统问题、认知障碍等,通常与麻醉类型、个人体质及术后护理相关。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及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严重情况应及时就医。 1. 头痛 在全身或局部麻醉后,头痛是相对常见的症状。其发生原因可能包括脊椎穿刺后脑脊液渗漏引起的颅内压变化、术后压力性紧张或药物代谢问题。对于轻微的头痛,可尝试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适当休息,必要时可在医生建议下服用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头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如颅内感染等疑似症状,应立即复诊。 2. 恶心和呕吐 这是麻醉特别是全麻后常见的短期后遗症。主要是因为麻醉药物可能刺激胃肠道或影响中枢神经平衡。通常此症会在术后24小时内缓解。减轻该症状的方法包括术后避免快速进食、选择清淡饮食,医生可能会开具抗恶心药物,比如昂丹司琼。 3. 呼吸系统不适 一些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短暂的咳嗽、咽喉疼痛甚至呼吸急促等问题,这多与插管过程或麻醉药物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有关。大部分症状在几天内缓解,可采取深呼吸或雾化治疗促进呼吸道恢复功能。如果呼吸困难严重或伴随胸痛,应立即就医。 4. 认知障碍 老年人或接受快速诱导全麻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术后短期记忆力减退或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障碍。为减轻这一症状,可通过术后脑力训练、营养支持例如补充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或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来帮助恢复。 5. 少见但严重的后遗症 包括术后感染、过敏反应或心血管问题。对于这些较为罕见但危险的情况,一旦发现发热、皮疹、胸痛等异常,应及时求医。 麻醉后遗症的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如个人身体状况、麻醉种类及手术复杂程度等。若有不适持续或加重,应尽早复诊并配合医生进行系统性评估与治疗,确保康复顺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