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心肌缺血需要注意什么

|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肌缺血需要注意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戴海江
戴海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主任医师
心肌缺血需要科学管理,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控制危险因素和药物治疗来降低心血管风险,同时一旦出现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具体调整包括查明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1、心肌缺血的常见原因
心肌缺血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无法满足心肌对氧气需求引起的,多与以下因素相关:
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内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血流减少。控制胆固醇、血脂水平是预防关键。
血管痉挛:冠状动脉突然收缩可干扰心脏供血,多见于吸烟、压力或某些药物使用后。
血液黏稠度增加:如血小板聚集过多,可能加剧血流阻塞,要注意水分摄入并可能用抗凝药物调节。
外部及生理因素:生活压力、寒冷诱发血管收缩,运动过量增加心肌耗氧量等,也可能引发问题。
2、如何管理和治疗心肌缺血
处理心肌缺血需要从生活方式及医学手段着手:
生活方式干预:
a. 合理饮食:建议减少高脂食物摄入,多吃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食物,例如燕麦、深绿色蔬菜、坚果等。
b. 适度运动:如慢跑、快走或骑行,每周150分钟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但避免过度。
c.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酒精会引起血管收缩及血压升高,增加心肌缺血风险。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
a.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减少血栓风险;
b. 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缓解心脏缺血引起的胸痛;
c.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降低血脂,稳定已形成的斑块。
手术治疗:若血管严重狭窄,可选择:
a. 冠脉支架植入术:通过支架撑开狭窄血管;
b. 冠状动脉搭桥术:绕过阻塞部位,恢复供血;
c.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血管内打通堵塞,增加血流量。
3、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
心理压力过大会诱发或加剧缺血症状,应学会调节情绪,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紧张。定期体检,检测血脂、血糖和血压,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潜在隐患。
心肌缺血需要引起足够重视,调整生活方式和配合科学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一旦感觉胸痛、胸闷或其他不适,不要拖延,尽快寻求医生帮助以避免严重后果。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为哪里

动脉粥样硬化好发的部位通常为大中型动脉的分叉和压力较大的部位,比如颈动脉分叉、冠状动脉、主动脉、股动脉等。这些部位因为血流湍流、剪切应力变化明显,更容易导致动脉内皮损伤,进而引发粥样硬化。 1、血流动力与病变部位的关系 大中型动脉的分叉处如颈动脉分叉、冠状动脉开口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发地带,因为在这些位置,血流的湍流使内皮细胞长期受到不规则的剪切力,诱发炎症反应,导致脂质沉积并逐渐形成斑块。例如,颈动脉处的粥样硬化斑块是脑卒中的重要病因,而冠状动脉中的斑块破裂则与心梗密切相关。 2、压力与病变的联系 动脉中的血液压力较高区域,如主动脉弓、腹主动脉等,也是好发部位。高血压可能使血管壁长期承受过大的压力,产生微损伤,使得低密度脂蛋白LDL更容易渗透到内膜下,形成脂肪条纹和斑块。定期监测血压并通过饮食控盐、适当运动等措施管理血压,可以降低风险。 3、其他常见好发部位与治疗方法 股动脉、髂动脉同样是粥样硬化的高发位置,尤其是老年人和长期吸烟者。斑块形成可能导致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PAD,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或肢体缺血。针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应当注意戒烟、血管运动锻炼以及足部护理,严重者需考虑手术治疗,例如斑块切除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等。 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与血流动力学密切相关,涉及多个关键区域。及时干预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可以有效减少病变发生和发展。定期体检、多与医生沟通,必要时进行超声或血管造影检查是发现问题的关键。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