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保海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医师
习惯性流产是指连续发生三次或三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其原因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异常或病理性疾病等,需要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
1遗传因素:
习惯性流产中一部分是由夫妻一方或双方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比如易位或倒位等遗传问题会造成胚胎发育异常,最终无法正常植入或存活。建议通过染色体检查明确是否存在遗传异常。如果为染色体异常引发的流产,可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如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来提高健康胚胎的植入率。
2环境因素:
长时间暴露于高温、有毒化学物质或某些环境污染中,如接触甲醛或辐射,可能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职业女性如果工作环境中存在潜在环境毒性,可尝试转变工作场所或减少有害接触。平时要注意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心理压力。
3生理结构异常:
子宫畸形、宫腔粘连或子宫肌瘤等生理问题会直接影响胚胎着床和妊娠稳定。例如双角子宫、隔膜子宫等可能妨碍胎儿正常发育。通过B超或其他影像学检查诊断后,可选择手术治疗,如宫腔镜或腹腔镜修复异常结构。
4病理性疾病:
一些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疾病如抗磷脂综合征可能导致母体和胎儿血液循环受阻;甲状腺功能低下或高泌乳素血症等内分泌紊乱也可能引起流产。治疗可通过药物控制血液凝固功能如肝素类药物或调节内分泌水平如服用甲状腺激素等来预防流产。
5免疫因素:
母体免疫系统可能将胚胎错误识别为“异物”而攻击胚胎,进而导致流产。这种情况需要通过免疫系统相关检测确诊,治疗上可以采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疗法进行调控。
如果存在习惯性流产历史,建议尽早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找出具体原因,并配合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减少流产的风险并提高妊娠成功率。怀孕期间注意规律生活,保持良好情绪,并定期产检以确保胎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