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 呼吸衰竭

二级呼吸衰竭危险吗

|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问题描述:
二级呼吸衰竭危险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曹广
曹广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二级呼吸衰竭是较为危险的医疗状况,可能导致氧气供给不足和二氧化碳排出障碍,需要患者及时就医并接受针对性治疗才可避免进一步恶化。常见治疗包括氧疗、药物治疗、机械通气,而根本原因可能与慢性肺病、神经肌肉疾病或胸壁受损等有关,需要根据病因选择个性化的处理方案。
1、二级呼吸衰竭的原因:
二级呼吸衰竭主要由慢性疾病或身体功能衰退引起。
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纤维化、哮喘急性加重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气体交换严重受限,无法将足够的氧气输送到血液中,也无法及时排出二氧化碳。
神经肌肉问题:如重症肌无力、脊髓损伤、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会影响呼吸肌的功能,使得呼吸不足,导致二氧化碳潴留。
胸腔及外伤因素:严重的胸外伤、脊柱侧弯或其他胸壁结构异常可能造成呼吸力学障碍,使肺部无法正常扩张,进一步导致气体交换障碍。
这些病理情况都会对身体的氧气供给和二氧化碳排出产生严重影响,若不及时处理,甚至可能发生器官衰竭。
2、治疗方式和自我管理建议:
针对二级呼吸衰竭的治疗应根据病因个性化定制,以下为主要治疗手段:
氧疗:持续供氧是改善缺氧的重要方式,临床中常用鼻导管、高流量氧疗等措施来提高体内的氧气水平,并定期监测血气指标,确保效果。
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选用扩展气道药如沙丁胺醇、消炎药如糖皮质激素或抗胆碱能药如异丙托品以改善肺功能,减少炎症或气管痉挛。针对神经肌肉疾病相关的呼吸困难,可能会采用免疫抑制治疗。
机械通气:无创正压通气如BiPAP或有创通气常用于严重情况,以帮助患者主动进行气体交换。需要结合疾病进展及时调整设置。
生活管理:戒烟、避免接触污染环境、遵守医生的康复计划、有规律地进行适度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能有效缓解症状、预防再次恶化。
二级呼吸衰竭是一种需要高度警惕的医学问题,患者需要在专业团队的帮助下主动管理病情,避免剧烈活动或感染诱发加重。如果症状出现急性变化,应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二型呼吸衰竭吸氧浓度是多少

二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吸氧浓度通常控制在24%~28%,避免因高浓度氧气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和呼吸抑制。具体吸氧浓度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血气分析结果以及医生建议进行动态调整。 1、二型呼吸衰竭的病理特点与吸氧原则 二型呼吸衰竭的主要病理特点是缺氧伴随二氧化碳潴留,主要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神经肌肉疾病和胸壁畸形导致的通气障碍。这类患者对氧气浓度较为敏感,高浓度吸氧可能抑制呼吸中枢,导致二氧化碳排出障碍。推荐吸氧浓度不超过28%,部分患者甚至需要更低的氧浓度,如24%。通过鼻导管或文丘里面罩供氧,并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气,保持SpO2在88%-92%为宜。 2、吸氧浓度的具体调整方法 1低流量吸氧: 初始建议采用1L/min至2L/min的低流量氧气,结合鼻导管吸氧,这种方式能较好地保持低浓度供氧。需定期复查血气指标,确保氧分压PaO2稳定维持在55~70mmHg范围内。 2文丘里面罩吸氧: 更精准控制氧浓度时,可使用文丘里面罩调节到固定的24%-28%氧浓度,该设备常用于临床上指导患者的稳定吸氧治疗。 3无创正压通气NIV: 若低浓度吸氧后通气障碍症状缓解效果不显著,可以联合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改善二氧化碳排出和血氧供应。 3、日常管理与吸氧注意事项 长期吸氧患者需注意氧浓度的调控和供氧设备安全使用,避免高浓度氧气同时引发氧中毒。患者及家属亦需熟悉血氧饱和度监测设备的使用,做到及时发现异常。配合药物治疗如支气管扩张剂、黏液溶解剂及呼吸康复锻炼,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可辅助改善症状。 吸氧浓度的不当调整可能加重疾病进展,因此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完成治疗。早期识别症状并定期监测,可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若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减慢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处理。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