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手足口病可以治愈吗

|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问题描述:
手足口病可以治愈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冷启刚
冷启刚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手足口病是可以治愈的,这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通常在正确护理和治疗下能够自愈或显著减轻症状。主要通过药物缓解、饮食调整和日常护理来帮助恢复,同时注意预防交叉感染。
1、手足口病的原因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或EV71病毒感染引起。病毒多通过飞沫、接触分泌物或受污染的物品传播,儿童免疫力较低时尤为容易感染。集体生活的环境如幼儿园更容易导致病毒传播,因此家长应特别注意卫生习惯。
2、手足口病的症状及诊断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包括手、足、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红斑,伴随发热、咽痛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精神差等表现。若孩子发烧持续不退或伴有烦躁、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重症。
3、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手足口病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为主。可以遵医嘱服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缓解发热症状。若口腔溃疡严重,可使用地塞米松喷剂等局部药物减轻疼痛或炎症。
饮食调整
提供清淡、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白粥、蔬菜汤、蒸蛋等,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如辛辣、油炸物,以减少对口腔溃疡的刺激,帮助患者更快恢复。
日常护理
患者应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手足部位的疱疹避免抓挠,防止破溃感染。每次用餐后可用温水漱口及涂抹口腔护理用品,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4、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触摸口、鼻、眼等部位前。孩子使用的食具、玩具等物品要定期消毒,幼儿园等公共场所需加强通风和卫生管理。EV71疫苗能有效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建议儿童按照接种程序及时接种。
手足口病大多数为自限性疾病,正确护理通常可在7-10天内治愈。家长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等,应第一时间就医。保护儿童的免疫力和环境卫生是预防和成功治愈手足口病的关键。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孩37.7℃算发烧吗

小孩体温达到37.7℃通常不算发烧,但属于低热范围,需根据其他症状综合判断是否为病理性发热。若持续升高或伴随其他不适,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就医。 1、正常体温与低热的范围 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6.5℃至37.2℃之间,小儿因代谢较快,体温略高。测量达到37.3℃至37.9℃可称为低热,38℃以上才算发热。若小孩37.7℃,需结合测量方式如口腔、腋下或肛门和测量环境运动后、进食后或热环境中再进一步判断是否异常。日内体温波动属生理现象,早晨体温较低,下午或傍晚稍高,需警惕是否体温长期高于37.5℃。 2、可能的原因 ① 生理因素:剧烈运动、穿衣过多、室温过高或饭后体温短暂上升通常不需警惕,让孩子休息片刻再复测体温即可。 ② 轻微感染:如感冒、咽扁桃体炎或病毒性感染等,可能引发低热,但常伴有其他症状如鼻塞、咳嗽、嗓子不适等。 ③ 疫苗接种后:一些小孩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低热反应,这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表现,通常持续48小时内自行恢复。 ④ 病理情况下的预警:若孩子持续37.7℃以上,且表现乏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其他异常,应考虑进一步检查排除细菌感染、支气管炎、肾盂肾炎等较严重情况。 3、针对性处理方法 ① 家庭护理:穿衣适度,保持室温适宜,用温水擦拭手脚或额头帮助散热,多饮温水维持体液平衡。 ② 观察病情:如无其他症状,可间隔4小时测量体温,确认是否持续升高。 ③ 药物干预:若体温超过38℃并伴明显不适,可使用医生推荐的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需严格遵照剂量;37.7℃不建议盲目用药。 ④ 及时就医:若低热持续24小时以上或伴较严重症状,应尽快带孩子至医院检查,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如验血排查、拍片或其他医疗干预。 小孩37.7℃通常不需要过度紧张,但家长需密切观察全身症状变化。如果孩子状态良好,日常护理即可缓解。但若体温升高或伴有不适,应及时判断是否需要医疗干预,用科学方法守护孩子健康。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