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镇静类精神药包括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地西泮、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扎来普隆、佐匹克隆、唑吡坦和抗组胺类药物如苯海拉明、羟嗪等,这些药物主要用于缓解焦虑、促进睡眠或镇静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擅自服药。
1、苯二氮卓类药物
这类药物是常见的镇静类精神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增强GABAγ-氨基丁酸受体的作用,达到镇静、抗焦虑和促进睡眠的效果。常见药物包括:
阿普唑仑:多用于短期焦虑症和惊恐症的缓解。
劳拉西泮:常用于治疗焦虑症和用于术前镇静。
地西泮:不仅具有镇静作用,还可缓解肌肉痉挛或用于癫痫发作的急救。
这类药物具有依赖性,不宜长期使用,通常建议少量短期使用,避免突然停药以防发生戒断反应。
2、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失眠问题,与苯二氮卓类药物作用机制相似,但依赖性较低,副作用较小,常见的有:
扎来普隆:短效药物,适合入睡困难的人群,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次日嗜睡概率较低。
佐匹克隆:改善睡眠维持问题,帮助患者整夜安睡,但可能引起口苦等副作用。
唑吡坦:针对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同时具有较低的耐药性和依赖性。
尽管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相对安全,但仍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防止滥用。
3、抗组胺类药物
抗组胺类药物具有镇静和助眠作用,是某些轻度失眠或焦虑症状患者的替代选择,包括:
苯海拉明:常用于缓解过敏症状以及短期失眠问题,但可能引起白天嗜睡和口干等不良反应。
羟嗪:可用于焦虑症的短期治疗和术前镇静,也能减轻瘙痒或过敏症状。
抗组胺类药物多为非处方药,但依然需注意剂量和使用频率,以避免影响正常生活。
镇静类精神药效果显著,但都有潜在副作用和依赖性,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若出现失眠或焦虑问题,应优先通过非药物干预如心理咨询、运动、改善生活方式等缓解,必要时再考虑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