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主任医师
心脏造影不算大手术,是一种微创性诊断技术,主要通过导管插入动脉进行血管显影以评估心脏血管的健康状况。虽然相对安全,但需注意以下几点:操作过程、适应症、术后护理与可能的风险。
1、操作过程
心脏造影通过插入一根细导管到患者的血管内,通常选择手腕桡动脉或腿部股动脉作为穿刺点。医生会注入造影剂并利用X光拍摄血管图像,以评估血管是否存在阻塞或狭窄。整个过程一般持续30分钟至1小时,采用局部麻醉,患者通常不会感到明显痛苦。这种技术常用于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例如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
2、适应症与禁忌症
心脏造影适合于怀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变的患者,特别是传统检查如心电图或超声指向冠状动脉可能有问题时。患有严重肾功能不全或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需谨慎,因为造影剂可能加重肾脏负担,或者诱发过敏反应。
3、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心脏造影术后通常需要卧床休息4-6小时,尤其是如果穿刺点位于股动脉,以降低出血风险。患者还需留意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红肿、渗血或疼痛。在恢复期间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并随着医嘱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
4、可能的风险和应对
心脏造影是微创性干预,整体风险较低,但仍存在少见并发症。可能包括穿刺部位感染、造影剂肾损伤、血管损害或过敏反应等。对于风险较高的患者,术前需完善相关检查,术中应全程监测生命体征,如发生异常需立即处理。严重病例可以考虑通过肾脏保护药物、抗过敏药物或使用低毒性造影剂来尽量减少副作用。
心脏造影是常见且安全的微创性检查手段,但术中和术后仍需加强监护和护理。如您存在疑虑或有特殊病史,应在术前向医生充分沟通,确保检查的安全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