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奇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儿童体温达到37.9℃属于低度发热,但尚未达到高烧的程度。发烧可能是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流感导致的,也可能与环境变化或体温调节异常有关。面对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应密切关注症状变化,适当调整护理方式,并视情况选择是否就医。
1、体温37.9℃的定义与测量方法
37.9℃被认为是介于正常体温和发烧之间的低度发热。儿童正常体温因人而异,通常腋下温度在36-37℃间;口腔温度比腋下高0.3-0.5℃,肛测温度最高,比腋下高0.5-1℃。准确测量体温非常重要,建议使用适合儿童的体温计,如电子体温计。如果腋下测量37.9℃,家长应确认环境温度,避免孩子因穿着过多或室温高而产生“假性发热”。
2、低度发热的常见原因
感染因素:这是导致儿童发热的最常见原因,如病毒性感冒、流感、中耳炎或扁桃体炎。病毒性感染往往伴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
疫苗接种反应:某些疫苗可能导致轻微发热,这是身体免疫系统工作的正常反应,通常伴随发热1-2天即可好转。
环境或生理变化:剧烈运动、衣物过多、出牙期或环境过热时,可能促使体温短暂升高。
3、家长应如何应对
家庭护理:如果儿童精神状况良好,可尝试物理降温,比如将湿毛巾敷于前额,更换薄衣物,调整室内温度至22-24℃。确保孩子饮用充足的水分,有助于补充体液消耗。但不要强行喂水,避免孩子呕吐。
药物使用:若孩子持续低烧且精神疲倦,可考虑给予儿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烧药,但需严格按说明使用,并避免重复给药。任何疑虑应咨询
就医评估: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尽快就医:发热持续超过3天、体温超过38.5℃、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皮疹等症状,或孩子表现极度疲惫、不喝水、呕吐。
4、如何预防
家长应为孩子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避免病毒感染高发期的密集人群场所,同时教会孩子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接种疫苗时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并与医生沟通可能的反应。
儿童低度发热可能是疾病的前兆,也可能是轻度的生理应激。细心观察并适时采取措施,能够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当体温逐渐升高或伴随异常症状时,请尽早就医,确保病因明确,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