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医保健

流虚汗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问题描述:
流虚汗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志新
王志新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流虚汗可能与外部环境、身体调节功能异常或疾病有关,应结合原因判断具体治疗方式,包括调整生活习惯、药物干预等。以下将从可能的原因及应对方法进行分析。
1、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导致流虚汗的重要原因。例如,过于炎热的环境、高湿度或者空调房内温度过低导致的温差适应困难,都会刺激汗腺分泌异常。应对措施包括保持室内通风,合理调节空调温度建议室内温度控制在26℃左右,夏季避免穿着不透气的衣物。
2、生理因素:
某些人生理上汗腺分布密集或交感神经过度活跃,容易出现汗液分泌失衡,导致虚汗。如果属于交感神经异常引发的流汗,可以尝试通过规律作息、冥想或调整压力水平帮助缓解。
3、营养摄入不足或失衡:
过度节食或饮食缺乏特定的营养元素如钙、镁、钾等微量元素也容易导致身体虚弱、多汗。建议增加均衡饮食,注重谷物、蛋白质的摄入,日常饮食多选择富含钙和镁的食物,如牛奶、杏仁、香蕉等。
4、疾病影响:
流虚汗还可能是某些疾病引起的典型症状,常见诱因包括: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能伴随心悸、多汗、消瘦等症状。应及时至医院检查TSH水平,治疗药物包括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
低血糖:多见于糖尿病患者或饥饿状态下引起的虚汗,应携带速效糖类如糖果、葡萄糖片随时补充。
盗汗症:夜晚流虚汗可能提示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或免疫功能失调,应求助医生进行胸片检查或血检。
5、中医角度:
从中医角度来看,流虚汗可能和气虚、阴虚有关。气虚常表现为乏力、精神不振,可通过党参、黄芪类中药调理;阴虚患者则适合食用滋阴食品,如银耳汤、百合汤。如果症状明显,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相关中药配方。
当流虚汗频繁出现、伴随明显的疲劳、心悸或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查明具体病因,避免延误治疗或加重病情。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非慢性萎缩性胃炎吃什么药

非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决定,主要包括调节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和消除致病菌的药物,同时提醒患者在服药前需明确诊断并遵医嘱用药。日常生活中,饮食清淡也有助于胃部修复。 1、调节胃酸分泌的药物 非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伴有胃酸分泌异常的情况,药物选择需根据胃酸分泌偏高或偏低的情况进行调整。 胃酸过多: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或埃索美拉唑,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黏膜的刺激。 胃酸不足:补充胃酸或胃蛋白酶的辅助药物,如胃蛋白酶片或稀盐酸,帮助提升消化能力。 2、胃黏膜保护剂 胃黏膜受损是胃炎患者的主要问题,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并促进胃黏膜修复。 常用药物包括铋剂如三硅酸镁铋、硫糖铝或吉法酯,这些药物能够形成保护膜以覆盖在胃黏膜表面,防止酸液侵蚀和进一步损伤。 3、消除致病菌的药物 若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需采用抗菌三联或四联疗法进行治疗。 三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 四联疗法: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铋剂,进一步提高杀菌效率。治疗周期一般为10-14天。定期检查Hp是否根除也是治疗的重要步骤。 4、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 药物治疗外,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胃炎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过酸、过咸食物,不饮酒、不吸烟。 多吃促进胃黏膜修复的食物,如米汤、香蕉和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大白菜、西兰花。 每日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 如胃炎症状持续或加重,比如出现呕血、黑便等,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调整治疗方案。有时症状相似的胃病可能另有其它病因,如胃溃疡或胃癌,这些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