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亚健康

化验微量元素都有什么

|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化验微量元素都有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朱振国
朱振国 鹤岗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化验微量元素主要包括对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如铁、锌、铜、硒、钙、镁等,这些元素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常用于判断人体营养状况、筛查缺乏或过多的微量元素引发的疾病并指导治疗。
1、常见化验的微量元素及其功能:
化验中最常涉及的微量元素包括以下几种:
铁: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参与氧气的运输。缺铁可能引起缺铁性贫血,过多则可能导致血色病。
锌:锌与免疫功能、伤口愈合、正常生长与发育密切相关。缺锌可能导致食欲下降、免疫力减退,而过量可能损害神经系统。
铜:铜参与血红蛋白合成和骨骼发育,缺乏铜可致贫血及骨骼异常,过多则可导致肝脏损伤。
硒:硒具有抗氧化作用,对甲状腺功能和免疫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缺乏可能引发克山病和肿瘤,但过量易导致硒中毒。
钙:钙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可能引起骨质疏松,过量则可能导致肾结石。
镁:镁参与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功能的调节,缺乏可能引起肌肉抽搐,过多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2、微量元素化验的意义:
筛查和诊断疾病:通过化验,医生可以早期发现因微量元素失调引起的疾病,如贫血、骨质疏松、免疫力低下等。
知识指导饮食调整:根据化验结果,医生会建议适当补充或限制某些微量元素的摄入,例如增加高含铁食物的摄入或减少富含铜的食物食用。
评估治疗效果:在治疗中,通过多次化验评估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可以帮助调整治疗方案,从而确保效果最佳。
3、检查方法与注意事项:
抽血检测:这是最常见的检查方法,采集静脉血样并送至实验室分析。
头发检测:用于长期反映体内微量元素水平,但敏感性较低,仅适用于辅助诊断。
前置准备:检查前需要空腹,以免食物影响化验结果;应避免近期服用含有微量元素的补剂。
4、如何改善异常微量元素水平:
饮食调整:科学补充或减少富含相关微量元素的食物。例如,增加瘦肉、动物肝脏、水果绿叶蔬菜补铁,适量食用坚果补锌,减少含铜食品防止铜过量。
适度补充剂: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或营养补剂供应缺乏的微量元素,但应避免过量以免毒性反应。
治疗潜在疾病:如因器官功能障碍导致元素代谢异常,可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修复并恢复平衡。
化验微量元素是了解身体微量元素平衡状态的重要手段。当结果显示微量元素水平异常时,应在医生指导下综合分析病因并科学调整饮食或药物,避免盲目补充。建议根据需要定期进行检查,更好地掌握身体健康状况。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检查宝宝微量元素挂什么科

检查宝宝微量元素通常需要挂儿科。儿科是针对儿童健康问题的主要科室,医生可以根据宝宝的饮食、发育情况和体检结果,判断是否需要检查微量元素,并进一步提供专业建议。如果涉及具体营养问题或者长期慢性病管理,医生还可能建议前往营养门诊或相关专科进行更深入的评估。 1、为什么需要检查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包括锌、铁、钙、铜等,这些是宝宝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成分。当宝宝出现贫血、生长迟缓、食欲不佳或免疫力下降等现象时,可能与某些微量元素缺乏有关。定期检查微量元素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宝宝的营养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制定干预措施。 2、检查微量元素的挂号流程与科室 在医院,通常是挂儿科或儿童保健科。如果医院设有专门的营养门诊,也可以选择挂号。挂号后,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症状、饮食情况,是否偏食等信息,判断是否需要检测具体的微量元素。具体的检查项目一般包括血液常规、血清锌、铁、钙等指标的检测,这些可以通过采血进行分析。 3、如何配合检查与后续治疗 为了确保检查准确性,宝宝在检查前需空腹或根据医生的具体要求操作。若检测结果显示某种微量元素不足,可能的干预方式包括药物补充和饮食调理。 药物补充:如补铁剂对缺铁性贫血、锌制剂对锌缺乏均有疗效;服药需遵医嘱; 饮食增加:多添加富含铁元素的瘦肉、动物肝脏,富含锌的海鲜、坚果类食物或高钙奶制品; 定期复查:根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复查,确保补充疗效良好。 定期检查与调理对于宝宝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当宝宝出现可能的营养问题时,及时挂号至相关科室,并遵医嘱进行检测和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和缓解问题。家长也应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均衡和科学喂养,为宝宝提供全面的成长支持。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