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军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医师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通常分为应力性骨折、急性骨折和撕脱性骨折三种类型,根据损伤性质和程度的不同,可能属于轻微骨折,也可能是较严重的骨折。轻微骨折通常无需外科手术,重度骨折则可能需要手术固定。判断骨折的实际严重程度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和医生评估。
1、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原因
第五跖骨位于足部外侧,容易因扭伤、摔倒或剧烈运动导致损伤。
外伤性因素:急性的突然用力如扭脚踝可能引起撕脱性骨折。
应力性因素:长期的慢性压力如长时间跑步或站立可能导致应力性骨折,多见于运动员或体力工作者。
病理性因素: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等疾病可能减弱骨骼强度,从而增加骨折风险。
2、骨折分类与严重程度
撕脱性骨折:属于轻微骨折,通常通过外固定和休养即可恢复。
应力性骨折:可轻可重,具体需根据骨折程度确定。轻微的应力性骨折可能通过休息恢复,严重者可能需要石膏固定。
急性骨折:多为移位骨折,属于较严重骨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3、应对方法
影像学诊断:X光是首选检查手段,可清晰判断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如存在怀疑,还可能需CT或MRI检查协助确诊。
保守治疗:轻微骨折可采用制动和石膏固定,通常为6-8周,并配合拄拐减少负重。
手术治疗:较严重的骨折,尤其是有移位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钢针固定、钢板螺钉内固定等,以维持骨头的解剖复位和正常愈合。
康复指导:治疗结束后应进行物理治疗,增强脚部肌肉力量,同时根据医生建议逐渐恢复活动。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严重程度因分类而异,轻微的骨折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但严重情况需及时就医并考虑手术干预。如果出现足部肿胀、疼痛或活动受限等症状,应尽快就医以便准确诊断并采取合适措施。及时治疗、科学康复是确保骨折完全愈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