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冠心病

冠心病介入治疗和放支架一样吗

|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冠心病介入治疗和放支架一样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冠心病介入治疗和放支架不完全相同,介入治疗包括多种方法,放支架是其中一种常见手段。介入治疗通过微创技术改善心脏供血,而支架植入是用于扩张狭窄血管的具体操作。治疗方法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病情、血管狭窄程度及医生评估决定。
1、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基本概念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技术进入冠状动脉,改善血流供应。常见方法包括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旋磨术等。球囊扩张通过充气球囊扩张狭窄血管,支架植入则是在扩张后放置金属支架保持血管通畅,旋磨术用于清除血管内钙化斑块。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适合大多数冠心病患者。
2、支架植入的作用与适应症
支架植入是介入治疗的核心手段之一,主要用于严重血管狭窄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分为药物涂层支架和裸金属支架,药物涂层支架可减少再狭窄风险,裸金属支架适用于对药物过敏者。支架植入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形成。适应症包括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冠脉综合征。
3、其他介入治疗方法
除支架植入外,介入治疗还包括球囊扩张、旋磨术及激光成形术等。球囊扩张适用于轻度狭窄患者,旋磨术用于钙化斑块严重者,激光成形术则通过激光消融斑块。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案。例如,球囊扩张适合年轻患者,旋磨术适合老年钙化严重者。
4、介入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介入治疗后需定期复查,监测支架通畅情况及药物疗效。饮食上应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高胆固醇食物。运动方面建议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心理调节也很重要,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波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
冠心病介入治疗和放支架是改善心脏供血的重要手段,但并非唯一选择。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术后需严格遵守医嘱,调整生活方式,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长期健康。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引发老年冠心病的原因有哪些

老年冠心病的发生通常由遗传、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及身体退行性变化等多方面原因共同导致,而明确诱因对于防治该疾病至关重要。以下是引发老年冠心病的主要可能原因以及应对建议。 1、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冠心病史的老年人患病风险更高。这可能与遗传性的高胆固醇血症或高血压等病理状态有关,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几率增加。建议有家族史的人定期进行心血管检查,尤其是血脂和血压水平的监测。另外,在医生指导下,必要时提前用药物控制血脂,常见的药物包括他汀类如阿托伐他汀、贝特类如非诺贝特等。 2、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酗酒、饮食不健康高脂肪、高盐、高糖饮食以及久坐的生活方式都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这些因素会导致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进而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改善生活方式是核心预防方法,例如: 停止吸烟,并限制饮酒。 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果,并减少饱和脂肪和精制糖的摄入。 保持适量运动,如每天30分钟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包括散步、太极。 3、生理性老化与病理性基础疾病: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逐渐失去弹性,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许多老年人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这些疾病会共同促进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建议老年人按时体检,控制血压如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血糖如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以及尿酸水平,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4、精神和心理压力: 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或慢性抑郁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跃,导致心率增快和血管收缩,从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冠心病风险。老年人应学会调节情绪,例如通过听音乐、打太极、适当社交等方式放松心情。如果情绪困扰严重,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 为了更好预防和管理老年冠心病,应根据个人实际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同时定期检查心血管健康,出现胸痛、气短等症状时务必尽快就医。高危老年群体尤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和并发症严重性。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