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经常挨饿可能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胃酸过多分泌,并且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机会,而这些因素都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帮助降低患胃癌的风险。
1、饥饿和胃黏膜损伤:长时间空腹会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增加,胃黏膜因缺乏食物中和胃酸而受损。持续的胃黏膜损伤可能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进而增加胃癌的风险。规律进食,避免长时间空腹,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2、幽门螺杆菌感染:该菌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在饥饿状态下,胃内环境的改变可能会使幽门螺杆菌更容易定植和生长。及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根除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的风险。
3、营养不良与免疫力降低:经常挨饿会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尤其是抗氧化剂和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这会使免疫系统功能减退,降低身体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均衡饮食,注意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
经常挨饿可能增加胃癌风险,因此维护良好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建议每天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及时就医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不仅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概率,还能提高整体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