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普通外科

炎症性肠病能治好吗

|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问题描述:
炎症性肠病能治好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涛
李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炎症性肠病IBD目前无法完全根治,但可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手术等方法控制病情,减轻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患者需长期管理并与医生密切配合,共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旨在缓解症状、维持病情稳定和预防复发。
抗炎药物:如柳氮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美沙拉嗪等,对轻中度病情患者有良好效果。
免疫调节药物: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可抑制免疫反应,适用于中重度患者。
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TNF药物英夫利西单抗,可针对难治性病例,但费用相对较高。
治疗具体选择需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综合决定,切勿擅自用药。
2、生活方式的调整:
饮食管理:避免辛辣刺激、高脂肪食物,多选择低脂、低纤维、易消化的饮食。还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心理调节:心理压力可能加重症状,建议通过冥想、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情绪,改善失眠等问题。
保持运动:适中的有氧运动,如步行、瑜伽,可增强免疫力和心理健康。
3、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病例,如药物治疗无效、并发结肠穿孔等并发症时,可选择以下手术:
部分肠切除术:切除病变部分,但无法根治,易复发。
结肠造口术: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无法控制的病例,减少肠道负担。
腹腔镜微创手术:术后恢复较快,但需由专业医生判断适应症。
适当结合药物、生活方式和必要的手术治疗方式,可以显著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管理是关键,切勿忽视定期随访和体检,第一时间发现病情复发或恶化迹象。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低烧怎么样快速退烧

低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身体,尤其是大血管分布区域如腋下、颈部、腹股沟等,帮助散热。同时可适当减少衣物,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升高。冰袋敷额头或冷毛巾敷额头也有助于降温,但需注意避免长时间使用以免引起局部冻伤。 2、药物干预:体温持续超过38.5℃时,可考虑使用退烧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片500mg/次,每日不超过4次、布洛芬缓释胶囊400mg/次,每6-8小时一次或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次,每日不超过3次。服药后需多饮水,促进药物吸收和代谢。 3、饮食调节:低烧期间应多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蔬菜汤、水果等,避免油腻、辛辣或过甜的食物。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猕猴桃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同时保证每日饮水量在2000ml以上,促进新陈代谢。 4、休息调养:低烧期间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若伴有咳嗽、头痛等症状,可采用半卧位休息,减轻不适感。 5、环境调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避免空气过于干燥。若低烧由环境温度过高引起,可通过空调或风扇调节室温至24℃-26℃之间,避免直吹身体。 低烧期间可通过饮食、运动、护理等多方面进行调理。饮食上以清淡为主,避免油腻辛辣;运动上以轻度活动为宜,如散步、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护理上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若持续不退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