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出牙热通常是由于婴幼儿开始长牙时引起的轻微体温升高,但并非所有发热都是出牙引起。判断是否为出牙热需要结合症状,包括体温不超过38.5℃、伴随流口水、牙龈红肿等,同时排除感染等其他病因。如果症状异常或体温较高,应及时就医排查其他原因。
1观察体温变化
出牙热多为轻度发热,体温通常不超过38.5℃,且多为间歇性。可以使用电子体温计或红外测温仪每天多次监测婴儿体温,追踪变化。如果体温超过该数值,或长时间发热不退,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就医排查。
2观察伴随症状
如果孩子除了发热外,还表现出大量流口水、咬东西、牙龈发红或肿胀等现象,可能说明处于出牙阶段。另外,有些宝宝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烦躁或哭闹,这与牙齿冒出时的刺激有关。但需注意:如果伴随严重的腹泻、呕吐、咳嗽等异常症状,应排除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等其他问题,而非简单归因于出牙。
3分析出牙时间和阶段
婴儿一般在4-10个月期间开始萌牙,每次出牙可能持续几天至一周。如果宝宝恰逢这一阶段,且牙龈处触摸到凸起或看到冒出的牙尖,也可以佐证牙齿萌出的可能性。为减轻出牙不适,可以让宝宝咬凉爽的牙胶需清洁消毒。
4区分出牙热与其他发热病因
应警惕出牙热与病毒、细菌感染的混淆。例如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伴有流鼻涕、咳嗽等;消化道感染多数有腹泻或呕吐症状。用干净的湿毛巾轻擦宝宝的手、脸,防止宝宝不断揉眼睛、摸嘴,以避免感染风险。如果不确定病因或担忧宝宝病情加重,必须尽快就医。
如果家长通过观察症状与护理措施均未能缓解宝宝的不适,应优先咨询儿科这既是为了筛查病因,也有助于尽早采取正确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