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主任医师
慢性胃肠炎是一种长期且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常因饮食不当、感染或生活习惯问题引发,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腹胀、恶心等,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消化功能障碍和营养不良。治疗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
1慢性胃肠炎的常见原因
慢性胃肠炎的主要诱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不当:经常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引起慢性炎症;长期饮酒也会加重胃肠道负担。
2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是胃肠炎的重要原因,某些情况下感染并未完全清除,可能转为慢性炎症。
3生理因素:胃酸过多或胃功能紊乱会破坏胃肠道屏障,导致反复炎症。
4免疫异常:某些患者可能存在肠道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导致炎症无法自愈。
5药物及其他外部因素: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会损伤胃肠道黏膜,引起慢性炎症。
2慢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
治疗慢性胃肠炎需要针对原因进行综合干预:
1饮食调整:采用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食用粥类、蒸煮类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有助于胃肠道恢复。
2药物治疗:可使用合适的药物控制症状,例如: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奥美拉唑、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如莫沙必利、治疗腹泻的药物如蒙脱石散。药物使用需遵医嘱进行。
3生活方式干预: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适量锻炼以增强胃肠供血及免疫功能。
慢性胃肠炎可能反复发作,如症状长期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接受胃肠道镜检查、细菌培养等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在此基础上,医生才能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从而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并加强日常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