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失眠

高三学生失眠吃什么药

|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问题描述:
高三学生失眠吃什么药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徐海林
徐海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高三学生失眠一般可以选择非处方的复合维生素B类药物、褪黑素,或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镇静类药物,但更推荐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环境与心理因素来缓解失眠。
1、非处方药的选择:
高三学生因学业压力导致失眠是较常见的问题,可以暂时通过安全的非处方药物来调节,如复合维生素B类药物,有助于神经系统稳定和改善睡眠质量;褪黑素能够帮助调整生物钟,适合入睡困难的学生。草本类助眠药物如含有缬草、甘菊提取物的胶囊也可以帮助缓解压力,使人更易入睡。这些药物一般安全,但需按说明书服用。
2、针对严重问题的处方药:
若失眠较为严重,且上述方法无效,医生可能会根据个人病史开具镇静类药物:
阿普唑仑:短效苯二氮䓬类药物,能减少焦虑并促进睡眠,但需谨慎使用,避免形成依赖。
佐匹克隆:一种非苯二氮䓬类药物,专用于治疗失眠,作用时间较短,次日残留效应较弱。
米氮平:适用于伴有焦虑或者轻度抑郁的失眠患者,但需专业医生评估并逐步调整剂量。
这些药物可能伴随副作用,需严格依从医嘱,不可擅自增减剂量。
3、饮食与生活习惯的调整:
饮食:改善睡眠并非只能依靠药物,饮食调理同样关键。高三学生可在睡前进食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牛奶、核桃、香蕉等,帮助促进褪黑素分泌;白天可以补充富含镁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坚果、绿叶蔬菜,有助于缓解神经紧张。
生活方式:在作息方面,尽量保持规律睡眠时间,每天按时上床和起床;晚上避免使用手机和电子屏幕,以减少蓝光对褪黑素分泌的干扰;午餐后不建议摄入咖啡因类饮品,如咖啡、浓茶或碳酸饮料。
4、心理压力的缓解:
高三阶段的焦虑情绪也会加重失眠,适当的心理纾压同样重要。一些缓解焦虑的方法包括:通过冥想、深呼吸练习放松身心;与家人或朋友倾诉心中压力;必要时可寻求学校心理老师或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如高三学生失眠情况持续超过3周或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或精神心理科就诊,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来改善睡眠问题。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如何克服心理性失眠

克服心理性失眠可以通过识别诱因、改变认知、调整生活方式以及结合专业治疗手段来逐步改善睡眠质量。优化睡眠需要从心理、行为和环境多方面入手,最终打破失眠与焦虑间的恶性循环。 1、心理性失眠的原因分析 心理性失眠多由情绪和压力因素引起,包括焦虑、抑郁、工作压力大、生活事件等。短期紧张可能导致一两天的失眠,而长期精神压迫会使大脑在夜间无法“关闭”。过度关注睡眠状况以及对失眠的恐惧,也会强化失眠表现。这是一种典型的“越想睡,却越睡不着”的心理现象。 2、调整认知和改善情绪 失眠者常对睡眠质量要求过于苛刻,或对失眠后果过于担忧。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调整这些失眠认知。例如,用“即使一晚没睡好,白天利用短暂休息依旧能完成工作”来减少失眠压力。对于严重情绪问题例如抑郁或严重焦虑,可通过心理咨询缓解紧张情绪,从根本改善失眠。 3、优化睡前行为和环境 睡前2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减少蓝光干扰。 为睡眠设定规律时间,保持一致的起床和就寝时间,以稳定生物钟。 打造适宜睡眠的环境:保持房间安静、通风、温度适宜20℃~23℃。 避免睡前摄入刺激性物质,如咖啡因、酒精或大餐。 4、尝试放松训练和自然疗法 深呼吸或冥想练习有助于降低交感神经兴奋。 自律神经放松技术如渐进性肌肉放松可以通过身体放松缓解心里紧张。 睡前喝适量的热牛奶或薰衣草花茶,可促进放松与睡意。 5、必要时求助专业治疗 当调整生活方式和行为无法显著改善失眠时,可尝试以下医疗手段: 非处方药物:如褪黑素,帮助调节生物节律,但需限量使用。 处方药物辅助:如短效镇静剂如佐匹克隆、唑吡坦,用于短期内缓解失眠,但应在医生指导下避免依赖。 物理治疗:如通过经颅磁刺激疗法TMS或光疗,有助于缓解心理性失眠。 心理性失眠的克服需要耐心与科学指导,避免过度忧心但同时重视调整。长期失眠者建议尽早寻求医生或心理专家的帮助,结合个人情况制订多方位干预计划,从心理到行为全面修复睡眠健康。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