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 大肠癌

大肠癌早期能治好吗

|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大肠癌早期能治好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勇
陈勇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大肠癌早期是可以治好的,尤其在癌变尚未扩散、转移的阶段,治疗效果通常较好。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靶向治疗,配合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也能帮助提高治愈率。
1、手术治疗:
手术是早期大肠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之一,主要目的是将癌变的肠段和周围淋巴结彻底切除。对于病灶局限的大肠癌,采用局部切除手术是非常有效的,术后90%以上的患者有望达到长期无癌生存。如果癌变范围较大,可以考虑采取结肠切除术或微创手术,不仅能清除病灶,还可以保留大部分正常的肠道功能。
2、化疗辅助:
早期大肠癌通常不需要化疗,但对于部分患者,例如癌细胞侵入肠壁较深或已经累及到少量淋巴结的情况,可以通过辅助化疗进一步杀灭癌细胞,降低复发的风险。一些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具体使用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由医生判断。
3、靶向治疗:
虽然靶向治疗更多用于晚期或转移性大肠癌,但一些早期患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也可能被推荐使用靶向药物如贝伐单抗。这类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通路,对个别患者有辅助性治疗效果,需由肿瘤科医生评估后使用。
4饮食和生活方式:
在治疗期间和术后恢复期,建议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全谷类、蔬菜和水果,同时减少摄入红肉、加工肉类和高脂肪食物。还要保持适量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定期复查预防复发。
大肠癌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对预后尤为重要。如果出现长期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可疑症状,应尽早就医检查。早期发现的患者治愈率高达90%以上,建议大家关注健康体检,通过肠镜筛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将大肠癌扼杀于萌芽阶段。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大肠癌筛查怎么做

大肠癌筛查主要包括粪便潜血检测、肠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早期发现可疑病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应根据个人年龄、家族史及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筛查方式,并保持定期检查。 1、粪便潜血检测 这种方法通过检测粪便中的潜血成分,筛查是否存在肠道出血情况。每年进行一次粪便检测是大肠癌筛查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适用于45岁以上人群。在使用“免疫化学法粪便潜血测试”FIT这类方法时,需要注意避免在采样前进食过多肉类,确保结果准确。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则需进一步接受肠镜检查。 2、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被认为是大肠癌筛查的“金标准”。通过插入肠镜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既能发现息肉,也能在同一操作过程完成病理活检甚至切除可疑病变。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每隔5~10年进行一次。如果肠镜检查发现高风险息肉,需要更短时间复查,例如每3年或更频繁。 3、影像学检查CT结肠成像 当肠镜检查因为患者身体条件不适或无法耐受时,可以选择无创的CT结肠成像虚拟肠镜。这种方法通过CT扫描构建肠道三维图像,也能够发现较大的病变。这种检查方式虽无创,但对较小病变的分辨率不足,无法直接治疗或取样,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评估。 4、筛查频率和适合人群 大肠癌筛查一般建议从45岁开始,特别是高风险人群如一级亲属有大肠癌病史、存在炎症性肠道疾病者应尽早接受检查。普通人群可根据筛查结果决定复查时间,通常每5~10年进行筛查一次,而高风险和阳性结果人群应遵循更频繁的随访和筛查计划。 定期筛查是预防大肠癌的重要手段,大肠癌早期发现和治疗的生存率高达90%以上。45岁以上人群或有家族史人群应及早咨询医生并选择合适的筛查方式,通过健康生活和规范体检降低疾病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