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肠梗阻患者急性期禁止饮水,恢复期可少量饮水。肠梗阻的处理方式与梗阻程度、病因及病程阶段有关,主要涉及胃肠减压、液体管理、病因治疗及手术干预。
1. 急性期禁水
完全性肠梗阻急性期胃肠内容物无法通过,饮水可能加重腹胀呕吐。需绝对禁食水,通过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2. 恢复期控水
不完全梗阻或术后肠功能恢复期,可遵医嘱少量饮用温水。建议每次不超过50毫升,观察无腹痛腹胀后可逐步增量,但仍需避免大量饮水刺激肠道。
3. 液体管理
需根据每日出入量调整补液方案,监测电解质水平。梗阻解除后24-48小时可尝试清流质饮食,从米汤、藕粉等低渣液体开始过渡。
4. 病因干预
机械性梗阻需解除病因,如粘连松解术、肿瘤切除等;麻痹性梗阻需治疗原发病如腹腔感染、电解质紊乱等。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肠蠕动恢复。
肠梗阻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饮食管理,恢复期饮食需从流质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同时监测排便及腹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