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抗体阳性通常说明体内存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提示可能感染HIV。主要有初次筛查阳性需复检、假阳性可能、确诊试验必要性、窗口期影响、母婴传播干扰等因素。
艾滋抗体检测分为初筛和确诊两个阶段。初筛试验阳性仅提示可能存在HIV感染,需采用免疫印迹试验等更特异的方法进行复检。初筛阳性样本中约有一半可能为假阳性,与试剂敏感性、操作规范等因素有关。建议在专业机构完成复检流程,避免自行解读结果。
某些疾病状态可能导致艾滋抗体假阳性,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期接种疫苗、妊娠期等。类风湿因子、异嗜性抗体等物质可能干扰检测结果。实验室应采用抗原抗体联合检测技术降低误差,对可疑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确诊试验可检测HIV特异性蛋白抗体,如gp41、gp120等。只有经过省级以上疾控中心的确诊试验阳性才能最终诊断HIV感染。确诊试验能有效区分HIV-1和HIV-2型感染,对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感染HIV后2-6周为抗体产生窗口期,此时检测可能出现假阴性。若存在高危行为但初筛阴性,需在窗口期后复测。核酸检测可在感染后1-2周检出病毒RNA,适用于窗口期检测。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
HI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18个月内可能携带母体抗体,此时抗体阳性不能作为感染依据。需通过HIV核酸检测或P24抗原检测确诊。建议所有HIV阳性孕妇接受抗病毒治疗,可将母婴传播概率降至1%以下。
确诊HIV感染后应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抗病毒治疗,现代医学可使感染者长期维持正常免疫功能。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生冷食物,定期检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继发感染。保持积极心态,现代规范治疗下感染者预期寿命已接近正常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