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得川崎病危害大吗

发布时间:2020-12-1028550次浏览

我们周围有很多小孩子患上了川崎病,此病给我们的儿童患者带来了不少伤害,很多人对此病的认识不够,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就是得川崎病危害大吗,所以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吧,希望大家能够免于此病的威胁。

川崎病的危害:

川崎病感染后,表面上看是引起皮肤、黏膜及淋巴结病变。其实,更严重的是还会引起全身急性中、小动脉炎,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及血小板继发性增高。最严重的危害是在患病的中、后期,容易发生大、中动脉损伤,尤其是引起冠状动脉瘤。

它就好似在人体内形成了一个“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将会迅速导致患儿失血死亡,医学抢救几乎不可中止或挽回局面。另外,血管内膜损伤会使血小板继发性增加,也很容易导致血管栓塞形成,严重时甚至造成心、脑栓塞。因此,川崎病是小儿最严重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

医学统计资料表明,发热10天内未经及时治疗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高达20%-25%。即使经过治疗,也有大约15%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给今后的健康生活埋下祸根。所以,川崎病的危害性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多发生于4岁以下,是一种发疹性热病,伴有眼结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四肢末端硬性红肿,疼痛,指端暴皮,口唇红充血干裂,口腔粘膜炎症,发烧38-40度之间,本症在发烧3-4天手脚背部变硬,类似水肿。

皮肤发亮,手脚心和掌心发红,同时有全身红色炎症微疹,似麻疹瘙痒,瘙痒皮疹不形成水疮,眼分泌增多,口唇干裂充血,口腔内粘膜及舌苔红色,两颈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同时有心血管的病变表现,心前区疼痛,胸闷,乏力,发绀,少见的有大关节的肿痛,热惊厥,肠麻痹肠充血,黄疸等。

综合认识上述的介绍之后,各位家长朋友对于川崎 病带来的危害十分清楚了吧,该病不是一般的疾病,它的出现将会严重的侵害到孩子的身体健康,为此大家要提高警惕,注意留意孩子的身体情况,出现了川崎病的症状,就立即就医治疗。

相关推荐

02:28
小儿川崎病会复发吗
小儿川崎病在临床上一般都不会再复发。川崎病病理的改变主要是全身性的毛细血管炎,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多部位症状,首先是持续性高热,全身皮肤会出现多发性的红斑,还有淋巴结,全身可以见到淋巴结的肿大,还有的眼睛会出现充血性改变,舌头伸出来是杨梅舌,所以它是个全身性的多部位的这种症状的改变。所以川崎病在体温下降后,皮疹、眼睛的症状、淋巴结的症状都会得到缓解,但部分孩子心脏冠脉扩张是需要一定修复的时间,后期只要需要定期的复查监测,在后面的过程当中一般不会再复发。
川崎病会不会传染
川崎病肯定不会传染,因为川崎病是自身免疫性血管炎性的疾病,这种疾病由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不是感染性疾病,所以不会传染。但是导致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因可能有一些感染因素参与,比如一些细菌的感染,比如链球菌、病毒的感染,比如流感病毒,甚至现在流行的新冠病毒可能跟川崎病发生都有关系,但是并不是这些病毒肯定感染以后就会得川崎病,而川崎病最根本的原因,也不是接触了川崎病的孩子就会感染到这种疾病,所以川崎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具有传染性,不会得了川崎病给别的孩子接触别的孩子就会得,这是不会的,所以川崎病是非感染性疾病,因此不具有传染性。不像其他的发热出疹疾病,比如麻疹、猩红热这些都是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又与川崎病有一定类似现象,类似的这种表现,可以具有传染性,但是川崎病本身不具有传染性,所以川崎病是非传染性的疾病。
语音时长 01:16

2021-06-25

74251次收听

防治川崎病不能大意
川崎病你听说过吗,其实这种疾病还是比较常见的,而且防治川崎病不能大意,川崎病这种疾病起源于日本,但是在最近几年我国也有很多的川崎病患者出现,一般会多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身边,带给患儿很多的痛苦,所以很多的家长一直在找寻该病的预防方法,那么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预防川崎病呢,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川崎病的危害大吗
川崎病的危害大吗,答案是肯定的,说到这种疾病,也许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这种病易发与小儿,也有很大的危害,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所以家有小儿的家长们要小心了,要了解这种病,就要了解它的危害,那么,川崎病有哪些危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小儿如何预防川崎病
川崎病你知道是怎样一种疾病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种疾病,其实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川崎病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儿科疾病,常常给我们的家庭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并且单独使用抗生素对治疗本病没有什么效果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小儿如何预防川崎病。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呢?川崎病是很罕见的疾病,一般5岁以内的小孩易患病,具体的发病原因不详,虽然一般可预后良好,但在发病过程中也容易留下后遗症,如冠状动脉瘤等,所以这是值得家长们重视的一个急性小儿疾病。
川崎病对智商有影响吗
川崎病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发现对智商有影响的情况,因为川崎病是一种身体是上有出疹疾病,主要影响是会导致儿童出现抽搐,因此这种疾病不会对儿童智商有影响,但是也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会降低儿童的抵抗力,引发其它的疾病。
川崎病如何治疗
川崎病如果是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因为现在一般都采用的治疗是丙种球蛋白,因为这个疾病还是考虑跟感染之后免疫等有关系,所以用免疫球蛋白,一般在高烧用什么抗生素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已诊断的疾病之后,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多数体温很快就降下来了,所以住院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在用丙种球蛋白同时,用一天即可,然后可以加上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剂量也比以前用的剂量要减少一些。体温正常之后,阿司匹林就及时减量,减量之后如果小孩体温不烧了,一般情况也挺好的,其他血生化也开始正常,比如说血沉、CRP开始逐渐好转。川崎病治不了多少天,很快就会出院。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治疗,川崎病还是可以出现一些后遗症。比如留下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或是冠状动脉狭窄等。还有川崎病,要注意一点,就是在它恢复期,比较漫长,可能出现血小板上升的阶段的时候,如果不及时检查发现,他就怕高凝状态,引起心肌梗塞。所以血小板一般超过了600,但看有些还要视年龄而定,可能就要适当的可以给点潘生丁。还有小孩在随访当中,一般是出院之后一个月、三个月进行随访,以后半年,再就是一年、两年、三年,一直到五年进行随访,就要注意一下他的血生化心脏的问题。再就是他的检查了,一般出院之后,再有些是说六周,有一些甚至到8到12周就可以阿司匹林减量。但是如果是冠状动脉瘤或者是冠状动脉扩张出现的时候,可能阿司匹林服用的时间都比较长,有些甚至是终生都有。还有要注意的一点,因为用了丙球之后,一般来说出院之后,11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是不能做预防接种的。
语音时长 01:34

2019-07-03

52997次收听

02:14
川崎病的症状和体征
临床上可以通过症状和体温诊断出川崎病。川崎病的首要症状是发热,一般患者会发烧到五天以上,但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临床病例表明无热也有可能是川崎病患者,需要根据各种症状加以判断。川崎病的症状还有淋巴结肿大,一般是单侧淋巴结肿大为主,直径大约在一点五厘米以上,皮肤不发红,没有化脓以及波动感。川崎病患者的皮肤黏膜也有一定症状,比如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干裂发红、口腔黏膜充血等等。如果患者及时治疗,也可以不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在恢复期也会出现脱皮。
02:56
川崎病怎么治疗
治疗川崎病使用丙种球蛋白,疾病与感染之后免疫有关,在高烧时用抗生素不好情况下,用免疫球蛋白治疗,体温很快下降。丙种球蛋白使用一天即可,之后加上阿司匹林类药物,体温正常后及时减量,血生化开始正常。川崎病不经过及时治疗,导致后遗症,如冠脉扩张、冠脉瘤等。川崎病的恢复期长,在血小板上升期没有及时检查,引起心肌梗塞。使用丙种球蛋白后一年左右的时间,不能做预防接种。川崎病能得到及时的诊治,治疗效果会比较好。
川崎病做什么检查
川崎病实验室上没有特异的实验室检查。可以做血常规、血液学的检查,血常规的白细胞数是增高的,中性粒细胞数可以增高、可有核左移、有轻度的贫血,2到3周的时候会有血小板的增高,急性炎性反应蛋白升高,免疫学检查可有血清IgG、IgA、IgM、IgE升高,心电图的检查可有ST-T段的改变,胸片可以见到有间质性的改变,超声心动图急性期可以看见有心包积液、左室扩大,二尖瓣、主动脉瓣或者是三尖瓣的反流。冠状动脉的病变有冠脉扩张、冠状动脉瘤以及冠状动脉狭窄。心电图的表现可以出现窦性心动过速,非特异性的ST-T段的改变,或者出现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异常的Q波,冠状动脉造影。超声检查显示出冠脉瘤,或者说心电图有心肌缺血的表现时候,可以选择冠脉造影。
语音时长 01:24

2018-09-14

53315次收听

川崎病危险吗
川崎病危险性很大。川崎病因为有很多合并症,这些合并症包括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容易受到侵犯,是造成川崎病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急性期可能引起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导致心力衰竭、心律不整,发病1到3周时,大概是平均10天,15%到20%的川崎病的患者可以产生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瘤超过50%会在1到2年内消退,特别是常见的直径小于8个毫米的中小型的冠状动脉瘤。至于直径超过8个毫米以上的巨大的冠状动脉瘤,日后的追踪经常发现们无法完全消失,容易引起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瘤破裂,两者都可以引起猝死,猝死约占所有患儿的2%,心肌梗死常常发生在发病的6到8周内,日后也可能因为冠状动脉扩张痊愈。另外,疤痕组织造成冠状动脉狭窄或钙化引起的心肌的缺氧,发病两星期之内出现的关节炎、关节痛,症状可以持续到四个月或更久。会有胆囊水肿,这个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胆囊水肿多半在疾病发作后两周内出现,不用特殊的处理。
语音时长 01:53

2018-09-14

54188次收听

川崎病怎么护理
川崎病的护理要注意多卧床休息,饮食要清淡,补充蛋白质,平时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注意对心血管系统的防护,观察病情恢复情况,有问题及时到医院治疗。第一要注意卧床休息。急性期体温发烧的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降低机体的耗氧量、保护心肌,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以及伴随症状,及时处理。第二饮食上要给予清淡、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质,补充充足的水分,多给患儿喂水。患儿因有口腔黏膜溃疡,进食时比较痛苦,要将食物晾凉后再吃。药物治疗的同时要给患儿多喝水,最好是果汁。第三要注意休息,尤其是已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更需注意卧床休息。恢复期要避免体力活动,口腔、齿龈和咽喉肿痛难以进食,应给予静脉输液或给予流质饮食;患者治愈两年内应随访检查,定期复查心电图、胸片及超声心动图;对于皮肤粘膜要密切观察皮肤粘膜病情变化、保持皮肤粘膜清洁,每天用柔软的毛巾或纱布擦洗孩子的皮肤,注意切勿擦伤;每次大便后要清洗臀部;剪短指甲保持清洁,以避免抓伤皮肤,脱皮的地方不可撕破以免引起皮肤的感染;衣服的质地要柔软且清洁,避免穿着不透气的化纤布料;每天用1%到4%的硼酸水棉球擦洗双眼,必要时候涂抗生素眼膏;保持口腔清洁,鼓励孩子勤漱口;口唇干燥时可以涂抹唇油或金霉素鱼肝油。第四是心血管系统的护理,注意观察患儿有没有心血管损害、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脉搏加快等症状,一旦发现要及时就医。第五要定期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恢复期会发生冠状动脉瘤,可能有血栓形成或心肌梗死的发生,应及时诊治。
语音时长 02:56

2018-09-14

57523次收听

03:57
川崎病是什么病
一般情况下,川崎病也可以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是属于一种血管炎综合征,是通过侵犯患者全身中小型血管,从而引起的病变。川崎病最早是由日本的川崎富作医师,于1967年首先发表。但是,至今仍然无法了解川崎病的发病原因。引起川崎病的原因,可能和感染或者是免疫反应有关系。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可以造成冠状动脉的损害,川崎病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以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通常情况下,川崎病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可以有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由于本病可以发生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而引起人们重视,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率达20%~25%。
03:50
川崎病分期
通常川崎病可以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以及恢复期。1.川崎病患者在急性期的临床表现,可以有很多,包括发热、四肢末端表现、川崎病皮疹、川崎病眼部表现、川崎病口唇表现,以及川崎病淋巴结肿大。2.川崎病的亚急性期,在发病病程的第11天到21天,这时候宝宝可以出现体温下降的情况,症状也可以得到缓解。患者的指趾端出现脱皮的现象,血小板可以升高;有些川崎病的重症病例,可以出现发烧,发生冠状动脉瘤。另外,患者也可以发生动脉瘤破裂,以及心梗的表现。3.恢复期,恢复期病程,一般在21到60天。通常在这个时候,患者的临床症状消退,身体逐渐恢复。有的因为冠脉瘤可以发展成冠脉狭窄或者是发生缺血或者心梗,少数严重的有冠脉瘤迁延数年,遗留有冠脉狭窄或者阻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