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黄疸不能吃什么呢

发布时间:2020-11-2052523次浏览

黄疸不能吃什么食物呢?新生儿的饮食主要以母乳或奶粉为主,因此,在饮食上一般没有特殊禁忌。对于已发生黄疸的患儿除了必要的治疗外,应注意加强护理,促进黄疸早日消退。

新生儿黄疸的饮食注意:

1、喝白开水:每天早晚可以给宝宝喂白开水,让宝宝能够排掉体内的黄疸。如果是喝配方奶粉,要加喂水。

2、喝葡萄糖:发现新生儿黄疸指数高的时候,给孩子喝点儿葡萄糖水,把葡萄糖加入水中,喂给宝宝喝就可以。

3、停止母乳:如果以上方法都不管用,可以尝试停止喂养母乳两到三天,因为黄疸高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母乳,所以停止喂养母乳以后,黄疸指数就会下降的。黄疸症状较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等宝宝黄疸退了,可以继续喂母乳。

新生儿黄疸如果只是正常的生理性黄疸那么就不用担心,这个是每个新生儿都有的,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发育不是很全,体内的胆红素释放在皮肤表现出现的一种表征。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6-10天达到高峰,2周消退,早产儿可延长到2-4周。当黄疸退掉以后是不会对宝宝后面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的。如果宝宝的新生儿黄疸是属于病理性黄疸那么就要注意治疗跟恢复了,如果治疗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对宝宝的身体发育造成不好的影响

相关推荐

不拉屎能不能排黄疸
不拉屎的话,人体当中也是可以排黄疸的。胆红素的话,是由这种肝脏合成来进行分泌的,可以通过胆管系统来排到的肠道当中,当排到肠道当中,就可以在大便排出一些这种胆红素,可以转变成这种粪胆元,还有一些大便当中这样的一个情况可以转变成这种粪胆原排出体外,部分的胆红素有可能通过这种肠道的粘膜来进行重吸收,通过肠肝循环又回到的血液系统,回到一部分肝脏。另外还有一部分可能会进入到肾脏,通过尿液来排出体外,当血中的胆红素升高之后,不单可能会通过大便,当的血中的胆红素升高之后,当重吸收回血液当中,当的血中的胆红素升高之后,大部分的这个胆红素都通过了的尿液排出体外,就可以通过尿常规检测而检测到的尿中的胆红素升高,当尿中胆红素升高之后,反过来就有可能会提示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有可能会出现肝胆系统方面的一个疾病,就需要进一步的到医院来进行相关的检查,包括进一步的肝功以及腹部的b超或ct,核磁等影像学检查,来去看看的肝胆系统方面有没有发生一些问题。
语音时长 01:17

2021-12-30

71013次收听

黄疸乙肝会不会传染
黄疸乙肝的话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的,主要通过以下几种传播途径,包括经过血液,体液,还有一些母婴的传播,他是有可能会发生传染的。对于乙肝的传播,他也不是100%一定会传播传染,还是要跟这个携带者的一个病毒的载量,与他目前是否有这种强的一个传染性有关系,而且也和这种被传染者一个身体状况,一个抵抗力的情况,是否身体里有这种抗体的存在,有没有接种过乙肝的疫苗有一定的关系,当身边有这种乙肝患者的时候,一定要去定期监测一个乙肝的载体量,有没有经过一个非常好的抗病毒的治疗,同时跟他接触的这个密切接触的相关人员,也要定期的进行这种乙肝的一个疫苗的注射,表面抗体的一个检测,来避免这个和减少这种接触之后的一个传播。
语音时长 01:05

2021-12-30

58122次收听

母亲吃哪些能退婴儿黄疸
婴儿在出现黄疸时,如果是属于生理性的黄疸,母亲在饮食上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吃比较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能够帮助退黄,具体包括低盐、低脂、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食物。但不是所有的水果都适合宝宝黄疸的妈妈使用,其中黄颜色的蔬菜和水果,尽量不要吃,例如橘子、南瓜、胡萝卜等,以免妈妈进食后通过乳汁将过多的B族维生素传输给宝宝,对疾病的尽早恢复不利。母亲也可以适量饮用绿豆汤以及大黄水,有一定的退婴儿黄疸的作用。另外,母亲在饮食上要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因为在发生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之后,如果母亲没有做好饮食方面的调整,会导致患儿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同时也会加重黄疸的现象。婴儿在出现黄疸的情况之后,应当引起重视,如果是属于生理性的黄疸,黄疸程度不重,大多数不需特殊治疗。如果是属于病理性的黄疸,这种情况就比较严重,需要及时接受蓝光及其它退黄治疗,以防影响肝功能。
语音时长 02:05

2021-11-05

77583次收听

03:07
孩子脸色发黄是什么原因
孩子脸色发黄的原因可能是生理、病态或环境原因,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病态原因:首先,如果孩子面色发黄,最常见的疾病就是贫血。所以,如果孩子面色发黄,要检查血常规,看有没有血红蛋白的下降。另外,可能是存在黄疸,这是指孩子体内胆红素水平的增高,使孩子出现皮肤发黄。此外,可能是营养不良,这常和贫血有关。二、生理性原因:和食物摄入有关,孩子吃了较多黄色食物,如南瓜、橘子等。三、环境原因:孩子皮肤比较敏感,在外出时没有做好防晒的处理。所以需要结合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判断引起孩子脸色发黄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再做相应的对因和对症处理,帮助孩子们缓解症状。
03:18
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高原因
总胆红素就是间胆和直胆的总和,增高的原因可以称为黄疸,原因有多种。胆红素是红细胞在血管里破坏,然后进入到肝脏,刚破坏的胆红素就称为间接胆红素,又叫非结合胆红素。到了肝脏以后,在葡萄糖醛酸的结合下,就会变成结合胆红素,又叫直接胆红素。如果是溶血,就是红细胞破坏增多了,这时会出现总胆红素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还可以是疟原虫病感染,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肝细胞病变,比方说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本身的病变,会导致总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都增高。
02:50
手心发黄怎么回事
手心发黄在肝胆外科尤为多见。手心发黄是全身皮肤黏膜,包括眼睛的巩膜、手心都发黄,是身体胆红素代谢出现问题,总胆红素升高情况,黄疸是常见的。还有肝脏疾病,像肝炎、急性肝坏死、药物性的肝炎、酒精性的肝炎也会出现黄疸。除了肝脏本身的情况以外,红细胞溶血也会出现黄疸。还有生理情况,吃含有胡萝卜素较多的食物,如南瓜、胡萝卜,长期吃手脚心特别黄,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黏膜和巩膜不发黄。中医认为手脚心发黄主要是脾气不足,用益气健脾药物,像六君子汤。还有湿热,可用甘露消毒丹等治疗。
如何确诊小儿黄疸呢
新生儿黄疸是孩子初生时期的常见生理现象,但同时也有可能是疾病的表现,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乃至生命安全都构成极大的威胁,需及时正确判断黄疸的性质,那么怎么诊断新生儿黄疸的呢?
黄疸都有什么病因
相信妈妈们对于新生儿黄疸在熟悉不过了,该病是发生在新生儿身边的多发病,大部分的宝宝都躲避不了,有很多的妈妈以为这是小病,而不去出理,该病看似小病,其实危害很大,引发该病的原因也很多,一起来了解一下。
黄疸能不能治好呢
新生儿黄疸疾病的发生让患者承受了太多的痛苦,患上新生儿黄疸疾病对孩子健康上也是有着很大影响的,希望了解了他的这些相关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的人们正确地采取治疗措施,那么黄疸能治好吗?答案是当然可以的,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些吧。
黄疸常见因素都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特别常见的的疾病,很多的孩子在出现之后都会患上该病,该病严重的危害着孩子的身体健康,需要及时治疗,并且还要加强护理工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新生儿黄疸是怎么引起的,一起来看看吧:
直接胆红素是什么意思
直接胆红素又称结合型胆红素,是由间接胆红素进入肝脏后,在肝内通过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的。可以溶解于水,可以通过肾脏随尿排出体外,肝脏细胞对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进行摄取,然后通过结合排泄,通过胆道进入到肠道。血液中直接胆红素的异常往往说明了肝脏细胞在处理胆红素之后以及胆道排泄过程当中出现了障碍。对于直接胆红素的测定,有助于黄疸类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通常在化验单上会看到胆红素指标,包括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异常表现在胆道结石,胆道肿瘤,胆管炎。对于胆红素升高,既要找病因,还要看到底是哪一种胆红素升高为主。
语音时长 01:40

2020-02-24

59351次收听

02:26
如何降低总胆红素
针对导致胆红素升高的原因,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生理性的黄疸,像新生儿黄疸,或者某些先天性的代谢性疾病导致的胆红素轻度异常,是不需要任何治疗,定期检查就可以。如果是造血系统疾病,包括溶血性贫血,需要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控制贫血的发生。对于肝脏或者胆道系统出现明显的胆红素异常,往往提示疾病比较严重。常见于严重的肝脏疾病,像重症肝炎,肝硬化等,需要加强保肝药物治疗,同时采取一些对症的退黄治疗。如果胆道系统梗阻出现胆汁反流导致的胆红素升高,最直接的治疗措施就是解除胆道的梗阻,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恢复胆道的完整性。
02:48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母乳性黄疸与小孩吃母乳后胆红素值增高有关。正常的孩子也有生理性的黄疸,在生后2到3天逐渐加重,7到8天最为严重,7到12天逐渐下降。一些吃母乳的孩子,如果持续吃母乳,黄疸值会持续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停母乳后,胆红素很快下降,一般需2到3天。这时可以使用肠道菌群调节剂,例如等,母乳性黄疸还可以适当用葡萄糖水,适当晒太阳等都可以促进母乳性黄疸下降。如果胆红素超过18,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需排除母乳之外的原因。
退黄疸最有效的方法
很多的小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都会出现黄疸的症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生理性黄疸,但也不排除病理性黄疸的存在。想要让黄疸尽快的消退,就得找到合适的方法,比如说可以通过晒太阳来退黄疸,如果黄疸症状严重,可以在医院照蓝光,再就是可以服用一些退黄疸的药物,比如说茵栀黄。另外就是可以给宝宝喝一些玉米须水,也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的黄疸。
语音时长 01:50

2018-09-30

60259次收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