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若要身体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发布时间:2018-09-0757532次浏览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娇宠备至,最怕自已的心肝宝贝营养不良、吃苦受冻等。但这些父母却不明白衣食无忧、白白胖胖的孩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娇气、爱闹病?其实,原因正是因为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暖了。检查 (2).jpg

我国元代着名儿科学家在《活幼心书》中曾写道:“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并且进一步告诚世人:“殊不知忍一分饥,胜服调脾之剂;耐一分寒,不需发表之功。”他立场鲜明地主张让孩子保持七分饱,则脏腑不易损伤,就不易患肠胃病,自然用不着服什么调理脾胃的药物;倘若能够经常保持一种微寒状态,也就不易患伤风感冒,因而用不着服什么解表发汗的药物。
  已经为人父母的人都知道,孩子生的病70%是风寒感冒呼吸道疾病和食物积滞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中医认为,小儿天生三脏不足、两脏有余。也就是脾常不足,肾常虚,肺常不足,心、肝两脏有余。小儿的消化系统还不成熟,消化能力弱,虽然需要营养物质,但吃得过饱,胃肠负担过重,便可能引起肚子胀、肚子疼、腹泻等胃肠疾患。
  小儿肺脏很娇,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引起诸如咳嗽、哮喘、发烧等肺部炎症,所以小儿不能受凉感冒。如果给孩子穿得过暖,孩子就容易出汗,出汗后就容易受凉。再者,让孩子穿得过多过厚,会使胸部活动受限,肺的呼吸量减少,影响胸部正常发育。这就是所谓的“过犹不及”。
  让小儿“三分寒”,并不是让小儿去受凉,而是根据气候变化随时给小儿增减衣服,让小儿处于七分暖而三分寒的环境中,锻炼小儿的御寒、抗病能力。
  中医认为:“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不可以春夏卒减其农,则令中风寒。从秋习之,以渐稍寒,如此则必耐寒。”强调了“薄衣”的习惯应从秋天开始,慢慢适应,循序渐进,到冬季再略加衣服即可,这样既可锻炼孩子的耐寒力,又不致使其受风寒。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有的孩子体质差,抵抗力较弱,大风降温时必须多穿,以防感冒。
  另外,中医还认为“戒养儿童,慎护风池”,平时应该避免风寒之邪直犯风池穴。睡眠的时候,母亲口鼻的气体不要直吹孩子囟门,否则风寒之邪侵袭,易使孩子鼻塞声重,吮乳口松,啼哭不安。睡中也不可使被子遮住孩子的头面,以免影响呼吸新鲜空气。这些细致慎护、切实可行的育儿经验,的确值得继承和效法。
  爱子心切,怕孩子吃不饱、受凉感冒就猛喂孩子,衣服一层又一层地裹着,可越是这样孩子越容易反复感冒,嗓子、扁桃体经常发炎,消化也不好。我在临床上看到很多这样的小患者。这样的孩子有个特征,就是舌尖经常是红的。舌尖代表上焦,上焦代表心肺,小孩天真无邪,一般没有心火,所以小孩的舌尖红就代表肺热。我给这样的孩子调理的时候往往用芦根、白茅根等清热去火的药方。
  除了三分饥与寒,我们的祖先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养护小儿的真诀。如《陈氏小儿病源方论》中首先提出正确的乳食法:“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则生病。”直到今天,人们还在遵循这种喂养小儿的方法。
  书中不仅仅谈到小儿养,还涉及着衣、看护、用药等方方面面,陈氏概括为“养子十法”,其主要内容为:“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股,五要心胸凉,六者勿令忽见非常之物,七者胃要温,八者儿啼未定勿饮乳,九者勿服轻朱,十者宜少洗浴。”这十法中大部分是为护阳而设,陈氏认为小儿以阳气为本,无病时在于摄养如法,调护正气。
  而固阳护阳的核心是“脾胃要温”,因为“若脾胃全固,则津液通行、,气血流转,使表里冲和,一身康健”。在现代医学看来,《陈氏小儿病源方论》中所论的“养子十法”,除“少洗溶”颇有争议外,其他方法均较为科学,成为后世儿科护理学发展的基础。
  “常带三分饥与寒”的观点,不仅适用于小儿护理,同样适用于成年人养生。
  中医有句古话:“若要衍生,肠胃常清。”就是强调经常吃个七八分饱,对身体健康乃至长寿是大有益处的。特别是晚饭,一定不要吃得肚子圆,这样劝您可不仅仅是为了您的体形着想,更主要的这是一个健康习惯。

相关推荐

02:55
脾胃不好的小孩怎么调理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会引起积食、食欲减退、腹胀等,需要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服用药物的方式改善。小孩应当保持清淡、均衡饮食,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需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发育情况选择不同的食物,并且避免暴饮暴食。如果宝宝脾胃不好,可以给宝宝服用薏芽健脾凝胶,其含有药食同源的中药材,药效温和,能够健脾益胃。家长还应当让孩子养成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的生活习惯,还可以适当给孩子按摩足底、腹部。
02:40
气血不足,为什么和脾胃虚弱有关
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人活着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都要依靠脾胃来保障供应。脾胃是气血原料的制造者,因此脾胃虚弱引起的气血不足,单纯的补充营养解决不了问题,补益气血的同时还要补脾胃。人参、党参、黄芪、山药、莲子、芡实、薏苡仁、白扁豆等,具有健脾胃,益气的功效。山药、莲子、白扁豆,药食同源,可以通过煲汤、煮粥或煮水,达到健脾的作用。中成药,如参苓健脾胃颗粒,具有补脾健胃、祛湿、止泻的作用,适合长期服用。除吃药外,生活中要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避免生冷食物。
02:02
脾胃虚弱能根治吗
脾胃虚弱能否根治需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是个儿童,脾胃虚弱,由于先天机体发育还不完全,引起了食量减少,活动量减少,消耗减少,这种脾胃虚弱,在他逐渐长大之后,脾胃虚弱是可以慢慢的恢复正常的。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脾胃虚弱,通过吃药物,健脾化湿,健胃消食也是可以根治的。如果是有一些很难治的有基础疾病的,引起脾胃虚弱很难治疗,比如说肿瘤在晚期,肿瘤引起脾胃功能逐渐丧失,没有消化功能,也没有运化功能,不能够利用吃下去的食物,这种引起的脾胃虚弱很难治。
脾胃虚吃什么药治疗
临床上脾胃虚可分为很多种情况,一般通过中药进行调理,但需要传统中医辩证下药。脾气虚,要保养脾气虚、保养脾胃,中医里的四君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甘草又号称果老,什么都可以调和,叫脾气之药。如果脾胃气运化不足,可以生痰,加上陈皮、半夏,就变成六君子汤。另外湿气重,加重苓桂竹甘汤,加桂枝、茯苓,即可利湿化湿,比较有利。脾气虚弱比较严重者,还可用归脾丸,加强叫人参归脾丸。从性别来看,男性脾气不足偏向气虚多,女性偏血虚。因此男性补气,重用黄芪补气,补气可加强,女性补血,因此可多加红枣、当归,以补血、活血行气。儿童气虚有点不同,很易食滞,因此儿童配上山楂、麦芽、谷芽,不仅可以行气,还能补气、化食消滞。老年人脾气虚,附带肾气不足,可加肾气丸、六味,以配合进行补气。
语音时长 01:50

2020-04-22

58215次收听

宝宝脾胃不好的症状
宝宝脾胃不好的症状有食欲减退、排泄困难、口臭、腹痛、厌食等引起。宝宝脾胃不好是由于宝宝生长发育较快,营养需求增加,而胃肠功能发育又不够完善,消化能力不好就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等异常。1、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2、大便气味较臭、干硬、排泄困难,部分患儿可有腹泻的症状。3、口臭。4、腹痛、哭闹,患儿有时可伴随腹部不适的动作,如弓腰、有火烧感、无饿感、提不起精神、反酸、有的有口苦的感觉、感觉胃部闷沉,胃酸分泌过多引起上腹痛、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是典型消化性溃疡主要症状。5、小儿厌食或是食量减少等食欲不振的症状。6、小儿会食量增加,肚子发胀、大便干燥等消化功能不好的症状。7、小儿会出现腹泻等脾胃虚弱的症状,可以服用中成药醒脾养儿颗粒进行调理,同时多吃些容易消化容易吸收的食物。
语音时长 01:24

2020-01-09

59756次收听

脾胃不好要怎么调理
脾胃不和是在这个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的类型。它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脾胃消化功能的失调。因为脾胃这两个脏器相为表里,共同完成这个食物消化,它是这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说脾胃是后天之本,如果脾胃不和了,人的消化功能受损,气血生成不足就会产生很多的疾病。什么叫脾胃不和?就是脾功能和胃的功能不相调和。中医上讲的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就是把这个食物的清浊分开,然后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如果脾胃不和就会出现脾气不升,胃气不胀,出现腹胀,这个呃逆、反酸、嘈杂等这些个消化不好的症状,而且影响着这个大便,可以出现大便泄泻,不成形,溏解或者出现大便便秘、干燥等等,这些个主要的症状,这些个都是由于脾胃不和引起来的,所以就应该调和脾胃,恢复正常的这个脾胃的功能。
语音时长 01:43

2019-10-31

58019次收听

02:23
脾胃不好怎么调理
脾胃不和,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它主要表现为脾胃消化功能的失调。因为脾胃两个脏器,相为表里,共同完成食物消化,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所以说,脾胃是后天之本,如果脾胃不和,人的消化功能受损,气血生成不足就会产生很多的疾病。什么叫脾胃不和?就是脾功能和胃的功能,不相调和,中医上讲的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就是把食物的清浊分开,然后,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如果脾胃不和,就会出现脾气不升,胃气不胀,出现腹胀,这个呃逆、反酸、嘈杂等消化不好的症状,而且,影响大便,可以出现大便泄泻,不成形,溏解或者出现便秘、干燥等等症状,这些都是脾胃不和引起的,所以,就应该调和脾胃,恢复正常的脾胃的功能。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怎么办
因为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往往会给大家的身体带来很多危害,所以对于这种病症大家要及早的调理,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最好合理的饮食,同时可以通过按摩疗法来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如果大家的病症比较严重的话,那么可以考虑尝试药物疗法。
脾胃虚弱吃什么中成药好
临床上,脾胃虚热患者主要有胃痰灼热感,常有饥饿感,口干,尿黄,舌红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可以认为脾胃虚热。患者可以从养胃阴、清热的角度来着手,到医院看病,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服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脾胃虚弱吃什么比较好
脾胃虚弱的情况在生活中相对来说是比较多见的,有许多人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有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毛病,也有可能是后天不好习惯造成的。一旦出现脾胃虚弱,还是应该要注意选择对的方法来进行调理,建议在生活中可以多吃芋头,也可以多吃大枣,还可以多吃陈皮和鲢鱼。
人参健脾丸怎么吃
人参健脾丸只需用白开水送服即可,每次的用药剂量为2丸,需每天服用两次,不过具体剂量应该谨遵医嘱。而人参健脾丸主要是由人参、白术和酸枣仁等中药加工而成,可以起到健脾健胃的功效,不过服药期间要注意饮食禁忌,还有感冒发烧和慢性病患者要避免服用。
脾胃不和的症状有哪些
如果没有正确的生活习惯,那么疾病就会缠身。尤其现在脾胃不和在很多人身上有发生,对正常生活与工作都有影响。当这种疾病出现时会有黑眼圈、嘴唇无光泽、便秘、肌肉松弛等症状出现,这个时候需要重视,积极治疗。
脾虚是什么原因
脾虚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证。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服用寒凉药物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送水液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失血、四肢乏力等症状。
语音时长 01:21

2018-09-29

62778次收听

脾虚应该吃什么药
脾虚患者应根据具体病因服用药物。针对脾气虚患者可服用香砂六君子丸;针对脾气虚且有湿邪患者可服用参苓白术散;脾虚寒患者,如手脚怕凉、腹部怕凉,可服用附子理中丸;脾气不足导致中气下陷,可服用补中益气丸;脾不统血服用人参健脾丸;心悸、失眠服用人参归脾丸。
语音时长 02:04

2018-09-29

56198次收听

02:53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生冷、辛辣、油腻类食物,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保暖,加强锻炼等可以调理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饭前少用脑、饭中专心吃饭、饭后适当休息、同时避免饥饱不调,少食生冷辛辣油腻类食物。注重情绪调整,保持心情舒畅,注意腹部保暖,加强日常锻炼,从而达到促进脾胃运化的作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