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发布时间:2018-06-1952512次浏览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绝大多数是由高血压伴发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然升高的时候发生,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出血特点多为单发,血肿呈块状。临床上以发病急、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及恢复慢为特征。

致残和死亡原因主要为急性血肿的颅内占位及出血本身对脑及血管损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所致。因此及早以最小的损伤清除血肿是挽救病人生命和降低致残率的关键。非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在40~70%,近10余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治疗的发展普及,疗效不断提高,死亡率明显降低至3~33%。

简易立体定向微创置管脑内血肿吸引术是以最简捷的定位微创方式,迅速建立通向颅内的安全通道,将一软性吸引管定向置入脑内血肿中心靶点,完成清除血肿过程,具有简便实用、定位准确、不用开颅和输血,生存质量高,适宜急诊床边救治等特点,正在国内广泛开展。

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实现了血肿靶点的三维空间定位,使临床医生摆脱了笨重的头部定位架和不规则的简易定位方法,达到了借鉴和简化国外先进的立体定位技术的目的,适合我国国情及急诊救治。

因具有简便易行、定位准确、软管置入、手术微创、术时短、效果好、危重病人不用搬动即可床边抢救治疗等特点,缩短了发病至手术之间的时间,也缩短了病人治疗术后疗程。

它不但对脑深部的小血肿可以治疗,而且对高龄、危重脑疝的病人也达到了一定救治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治疗目的。这一方法扩大了以往的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适应症范围。

1、根据病情分级选适应证

从Ⅱ级(神志嗜睡或朦胧,伴有偏瘫或失语)至Ⅳ级(半昏迷、偏瘫、瞳孔不等大)及Ⅴ级(深昏迷、去脑强直、四肢瘫、双瞳孔散大)的部分早期患者,无论年龄大小和血肿大小(幕上深部血肿大于10 ml),只要排除血液等其它主要脏器严重衰竭及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应首先考虑实施微创手术治疗。

 2、微创脑室内置管引流术的适应证

特别适用于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脑室内出血或铸型;部分脑干出血或小脑出血破入脑室引发的急性脑积水,以及危重脑疝病人的急诊救治。

 禁忌证

1、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晚期者;

2、脑出血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

3、凝血机制障碍者;

4、生命体征不平稳,血压进行性升高,高度怀疑再出血者;

5、非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6、脑死亡患者。

颅内血肿的诊断依据

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综合考虑。

根据详细的病史资料和体格检查多可作出诊断:病人年龄多在50岁以上,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多在情绪激动或体力劳动中发病;起病突然,发病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半数病人有意识障碍或出现抽搐、尿失禁;可有明显定位体征,如偏瘫、脑膜刺激征;发病后血压明显升高;CT扫描及MRI可见出血灶。

相关推荐

02:09
脑袋摔了怎么判断有没有颅内出血
如果在摔伤之后有一过性的意识不清,且清醒之后有比较剧烈的头疼,还伴有恶心、呕吐的情况,这时有可能发生了颅内出血。如果患者摔伤比较重,且不能判断是否有颅内出血,我们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头颅ct检查。头颅ct检查对大部分颅内出血都是比较敏感的,可以明确患者有没有脑内的出血、硬膜外的血肿或者硬膜下的血肿。还有一些患者,出血是少量的慢慢渗血,在刚刚外伤后进行ct检查不容易发现,随着出血量的增加和出血的累积,才能在ct上明确发现,这时有可能形成慢性的血肿。所以外伤之后,我们还是需要动态观察迟发直发性出血,特别是中老年人,慢性的出血可能性是相对比较大的。
颅内血肿怎么治
颅内血肿就是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所以治疗上要根据颅内血肿的大小和位置决定治疗方案。如果出血量小,没有引起颅内压增高,机体在可控颅内压调节范围之内,这个时候动态复查头部CT,运用药物保守治疗即可,卧床休息1-2周,注意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改变,普通饮食,多数患者经数周后即可正常工作。如果血肿量较大,引起颅内压增高,甚至引起生命体征急剧的改变,比如血压高,心率慢,意识障碍等这个时候就必须立即手术。手术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颅内压正常,关注生命体征情况变化,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情况,定期监测颅内压变化情况,术后意识慢慢恢复,还需进行康复训练,恢复日常生活活动。
语音时长 01:43

2020-01-09

66387次收听

颅内出血的症状有哪些
颅内出血的症状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另外脑出血症状还有头痛,呕吐,精神症状,烦躁不安,疑虑,失语,高热,昏迷,头晕,频繁呕吐,走路不稳,讲话不清等。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内出血的常见原因,多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出血量较少,可以给予保守治疗,出血量大,可以考虑给予钻孔引流手术或开颅手术血肿清除。另外脑内血管异常,如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管畸形引起的出血,如果出血量较大,也可以形成脑内血肿,这时要给予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可以考虑给予介入治疗或开颅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34

2019-12-26

59408次收听

颅内感染早期症状是什么
颅内感染早期症状,从全身症状,患者可有发热、全身酸痛等不适。颅内感染是很严重的,常见于开颅术后,以及身体抵抗力下降、感冒、肺炎等情况下细菌可以入侵到颅内,导致出现颅内感染。颅内感染可以引起高热,另外可以引起四肢抽搐、惊厥,同时,会导致颈项强直,严重的可以引起意识混乱,导致昏迷,甚至危及到生命。颅内感染是属于比较严重的疾病,需及时的检查诊断。对于颅内感染,分为脑炎、脑膜炎或脑脓肿。脑炎患者多数是一个局灶性的症状,包括癫痫、偏瘫、失语等,脑膜炎患者由于它感染刺激脑膜,患者往往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包括颈项强直。对于脑脓肿患者,往往是全身性感染,包含有局灶的神经损害表现。所以临床上所说的颅内感染,往往多数是指的这种非特异性的颅内感染,主要是说病原体侵入到颅内,导致这些脑组织的感染。
语音时长 02:08

2019-12-26

67180次收听

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
颅内感染的治疗首先要控制全身症状,然后做病原学诊断,选择对致病细菌最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采用穿刺引流、开颅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急性期脑脓肿,不能使用类固醇激素药物,这类药物会降低抵抗力;应选用广谱抗菌素治疗,使用三周以上;如果做过手术,可使用两周以上。穿刺引流: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可将脑内的脓液引流,同时坏死的脑组织也可引流出来,之后用抗生素液冲洗脓腔,使脓腔缩小。开颅手术治疗:颅内有无法引流的异物、坏死组织时,需考虑开颅手术治疗,将脓液及其周边坏死的组织、异物等取出。
语音时长 01:34

2019-12-26

59356次收听

轻微颅内出血有什么症状
如果说脑部受了外伤或者是患了某些疾病,就有可能发生轻微颅内出血的情况。轻微颅内出血会导致多种症状,比如恶心呕吐,昏昏欲睡,头痛头晕,肢体麻木,说话吐字不清,视力模糊等。
什么是外伤性颅内血肿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指头部受暴力撞击之后,造成颅骨骨折、硬脑膜血管破裂、静脉窦破裂、脑皮质挫裂伤以及脑深部血管破裂等等,而造成的出血。颅内血肿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比例大约在10%左右,占重度颅脑损伤的将近一半左右。出血积聚在颅内某个部位,随着血肿体积的不断增大,使临床症状渐进性加重,从而引起颅内压增高。颅内血肿所导致的危险程度取决于出血的速度、出血量、出血部位以及合并脑水肿的程度。早期及时清除血肿,可以明显的改善预后。它的血肿分类,根据血肿的来源以及部位,将血肿分为硬脑膜外的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多发性血肿。根据血肿形成的时间,分为急性血肿、亚急性血肿,慢性血肿和迟发性血肿。急性血肿是指伤后72小时以内发生的血肿。亚急性血肿是指伤后三天至三周发生的血肿。慢性血肿是伤后三周以上发生的血肿,而迟发性血肿是指伤后初期颅脑ct检查没有发现血肿,而在以后复查ct时出现的血肿,或者说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其他部位又出现血肿。迟发性血肿高峰是在伤后24至72小时。
语音时长 01:59

2018-12-13

51744次收听

颅内血肿的术后处理
定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如脑室内引流管液面有波动说明引流管通畅,如果无波动,说明引流管侧孔或前孔吸附在侧脑室壁上,或被脑室内出血的血块阻塞,此时可前后转动或稍向外拔动引流管。
颅内血肿的鉴别诊断是怎样的
临床上由于脑出血和脑梗死在治疗原则上截然不同,因此对两者的鉴别十分重要。在CT问世前,两者在临床上鉴别有时非常困难。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后意识障碍较轻或不出现,而局灶性体征较重,脑脊液多压力不高而且无色透明。
颅内血肿辅助检查
CT检查既是有效的诊断方法,也是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对疑有脑出血的病人,应首选CT扫描检查,并应进早进行,必要时还应多次检查,观察血肿的动态变化。脑出血依据病期不同,CT表现亦异。
颅内血肿特殊定位性临床症状
除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体温升高及血压升高外,主要表现为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性偏盲和偏瘫侧凝视麻痹等四偏的一种或多种表现,优势半球病变可有失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