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胶质瘤的治疗

发布时间:2018-04-2461749次浏览

神经胶质瘤(Giiomas)亦称胶质细胞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故亦称神经外胚层肿瘤或神经上皮肿瘤。肿瘤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即神经胶质、室管膜、脉络丛上皮和神经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大多数肿瘤起源于不同类型的神经胶质,但根据组织发生学来源及生物学特征类似,对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各种肿瘤,一般都称为神经胶质瘤。

由于肿瘤逐渐增大,形成颅内占位病变,并常伴有周围脑水肿,当超过代偿限度时,即产生颅内压增高。肿瘤阻塞脑脊液循环或压迫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发生障碍时,更加重颅内压增高。如肿瘤内发生出血、坏死及囊肿形成,可加快其进程。当颅内压增高达到临界点时,颅内容积继续有小量增加,颅内压将迅速增高。如进行颅内压监测,压力达到6.67~13.3kPa汞柱时,则出现高原波,高原波反复出现,持续时间长,即为临床征象。当颅内压等于动脉压时,脑血管麻痹,脑血流停止,血压下降,病人不久将死亡。

肿瘤增大,局部颅内压力最高,颅内各分腔间产生压力梯度,造成脑移位,逐渐加重则形成脑疝。幕上大脑半球肿瘤可产生大脑镰下疝,扣带回移过中线,可造成楔形坏死。胼周动脉亦可受压移位,严重的可发生供应区脑梗塞。更重要的是小脑幕切迹疝,即颞叶内侧沟回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后颅窝移位疝出。同侧动眼神经受压麻痹,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

中脑的大脑脚受压产生对侧偏瘫。有时对侧大脑脚压迫于小脑幕边缘或者骨尖,产生同侧偏瘫。脉络膜后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亦可受压引起缺血性坏死。最后压迫脑干可产生向下轴性移位,导致中脑及桥脑上部梗死出血。病人昏迷,血压上升,脉缓、呼吸深而不规则,并可出现去大脑强直。最后呼吸停止,血压下降,心搏停止而死亡。幕下后颅窝肿瘤可产生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向下移位疝出枕大孔。严重时延髓腹侧压迫于枕大孔前缘。幕上肿瘤亦可伴发枕大孔疝。致延髓缺血,病人昏迷,血压上升,脉缓而有力,呼吸深而不规划。随后呼吸停止,血压下降,脉速而弱,终致死亡。

神经胶质瘤的病程依其病理类型和所在部位长短不一,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多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多较短,较良性的肿瘤或位于所谓静区的肿瘤病史多较长。肿瘤如有出血或囊肿形成、症状发展进程可加快,有的甚至可类似脑血管病的发展过程。

症状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颅内压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造成神经功能缺失。

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呕吐系由于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可先无恶心,是喷射性。在儿童可由于颅缝分离头痛不显著,且因后颅窝肿瘤多见,故呕吐较突出。

颅内压增高可产生视乳头水肿,且久致视神经继发萎缩,视力下降。肿瘤压迫视神经者产生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亦致视力下降。外展神经易受压挤牵扯,常致麻痹,产生复视。

一部分肿瘤病人有癫痫症状,并可为早期症状。癫痫始于成年后者一般为症状性,大多为脑瘤所致。药物不易控制或发作性质有改变者,都应考虑有脑瘤存在。肿瘤邻近皮层者易发生癫痫,深在者则少见。局限性癫痫有定位意义。

有些肿瘤特别是位于额叶者可逐渐出现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淡漠、言语及活动减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事物不关心,不知整洁等。

局部症状则依肿瘤所在部位产生相应的症状,进行性加重。特别是恶性胶质瘤,生长较快,对脑组织浸润破坏,周围脑水肿亦显著,局部症状较明显,发展亦快。在脑室内肿瘤或位于静区的肿瘤早期可无局部症状。而在脑干等重要功能部位的肿瘤早期即出现局部症状,经过相当长时间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某些发展较慢的肿瘤,由于代偿作用,亦常至晚期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根据其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及临床过程等进行诊断,并估计其病理类型。除根据病史及神经系统检查外,还需作一些辅助检查帮助诊断定位及定性。

 (1) 脑脊液检查:作腰椎穿刺压力大多增高,有的肿瘤如位于脑表面或脑室内者脑脊液蛋白量可增高,白细胞数亦可增多,有的可查见瘤细胞。但颅内压显著增高者,腰椎穿刺有促进脑疝的危险。故一般仅在必要时才做,如需与炎症或出血相鉴别时。压力增高明显者,操作应慎重,勿多放脑脊液。术后给予甘露醇滴注,注意观察。

 (2)超声波检查:可帮助定侧及观察有无脑积水。对婴儿可通过前囟进行B型超声扫描,可显示肿瘤影像及其他病理变化。

(3) 脑电图检查:神经胶质瘤的脑电图改变一方面是局限于肿瘤部位脑电波的改变。另一方面是一般的广泛分布的频率和波幅的改变。这些受肿瘤大小、浸润性、脑水肿程度和颅内压增高等的影响,浅在的肿瘤易出现局限异常,而深部肿瘤则较少局限改变。在较良性的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等主要表现为局限性δ波,有的可见棘波或尖波等癫痫波形。大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可表现为广泛的δ波,有时只能定侧。

(4)放射性同位素扫描(Y射线脑图):生长较快血运丰富的肿瘤,其血脑屏障通透性高,同位素吸收率高。如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显示同位素浓集影像,中间可有由于坏死、囊肿形成的低密度区,需根据其形状、多发性等与转移瘤相鉴别。星形细胞瘤等较良性的神经胶质瘤则浓度较低,常略高于周围脑组织,影像欠清晰,有的可为阴性发现。

(5)放射学检查:包括头颅平片,脑室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头颅平片可显示颅内压增高征,肿瘤钙化及松果体钙化移位等。脑室造影可显示脑血管移位及肿瘤血管情况等。这些异常改变,在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肿瘤有所不同,可帮助定位,有时甚至可定性。特别是CT扫描的诊断价值最大,静脉注射对比剂强化扫描,定位准确率几乎是100%,定性诊断正确率可达90%以上。它可显示肿瘤的部位、范围、形状、脑组织反应情况及脑室受压移位情况等。但仍需结合临床综合考虑,以便明确诊断。

(6)核磁共振:对脑瘤的诊断较CT更为准确,影像更为清楚,可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微小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可得到与CT相似的图像,并能观察肿瘤的生长代谢情况,鉴别良性恶性肿瘤。

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

对神经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肿瘤浸润性生长,与脑组织间无明显边界,除早期肿瘤小且位于适当部位者外,难以作到全部切除,一般都主张综合治疗,即术后配合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可延缓复发及延长生存期。并应争取作到早期确诊,及时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晚期不但手术困难,危险性大,并常遗有神经功能缺失。特别是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常于短期内复发。

(1)手术治疗:原则是在保存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早期肿瘤较小者应争取全部切除肿瘤。浅在肿瘤可围绕肿瘤切开皮层,白质内肿瘤应避开重要功能区作皮层切口。分离肿瘤时,应距肿瘤有一定距离,在正常脑组织内进行,勿紧贴肿瘤。特别在额叶或颞叶前部或小脑半球的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等较良性的肿瘤,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对位于额叶或颞叶前部较大的肿瘤,可作脑叶切除术,连同肿瘤一并切除。在额叶者切口后缘应在前中央回前至少2厘米,在优势半球并应避开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颞叶者后缘应在下吻合静脉以前,并避免损伤外侧裂血管,少数位于枕叶的肿瘤,亦可作脑叶切除术、但遗有视野偏盲。额叶或颞叶肿瘤如范围广不能全部切除,可尽量切除肿瘤同时切除额极或额极作内减压术,亦可延长复发时间。

肿瘤累及大脑半球两个脑叶以上已有偏瘫但未侵及基底节、丘脑及对侧者,亦可作大脑半球切除术。

肿瘤位于运动、言语区而无明显偏瘫、失语者,应注意保持神经功能适当切除肿瘤,避免遗有严重后遗症。可同时作颞肌下或去骨瓣减压术。亦可仅作活检后作减压术。丘脑肿瘤压迫阻塞第三脑室者,可作分流术,否则亦可作减压术。

脑室肿瘤可根据所在部位从非重要功能区切开脑组织进入脑室,尽可能切除肿瘤,解除脑室梗阻。应注意避免损伤肿瘤邻近下丘脑或脑干,以防发生危险。脑干肿瘤除小的结节性或囊性者可作切除外,有颅内压增高者可作分流术。上蚓部肿瘤难以切除者亦可作分流术。

病情危急者,幕上肿瘤宜先给予脱水药物治疗,同时尽快进行检查确诊,随即进行手术治疗。后颅窝肿瘤可先作脑室引流术,2~3天后待病情好转稳定,再行手术治疗。

(2) 放射治疗:用于体外照射的放射源有高电压x线治疗机、60Co治疗机、电子加速器等。后二者属于高能射线,穿透力强,皮肤剂量低,骨吸收量小,旁向散射少。加速器则剂量集中于预计的深部,超过此深度则剂量急剧下降,可保护病变后方的正常脑组织。放射治疗宜在手术后一般状况恢复后尽早进行。照射剂量一般神经胶质瘤给予5000~6000cGy,在5~6周内完成。对照射野大放疗敏感性高的,如髓母细胞瘤,可给予4000~5000cGy。

各种类型的神经胶质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分化差的肿瘤较分化好的为高。以髓母细胞瘤对放疗最为敏感,其次为室管膜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仅中度敏感,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等更差些。对髓母细胞瘤及室管膜瘤,因易随脑脊液播散,应包括全椎管照射。

(3) 化学治疗:高脂溶性能通过血脑屏障的化疗药物,适用于脑神经胶质瘤。在星形细胞瘤Ⅲ~Ⅳ级时,由于水肿而血脑屏障遭到破坏,使水溶性大分子药物得以通过,故有人认为选用药物时可以扩大至许多水溶性分子。但实际上在肿瘤周围区增殖细胞密集之处,血脑屏障的破坏并不严重。故选择的药物仍宜以脂溶性者为主。

相关推荐

脑转移瘤能手术吗
脑转移瘤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尤其是肿瘤体积大,而且发生了明显的战略效应时,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切除转移灶,控制升高,帮助控制病情,手术后要做好护理。
脑瘤早期常见症状及特点
脑瘤是20岁至50岁的男性朋友容易患上的一种脑部疾病,当患上脑瘤早期的时候,患者会有经常性头痛、视力下降、听力下降的症状及特点。另外,患者还会有肢体麻木、肢体无力的肢体障碍和说话不清楚的语言障碍出现。
02:21
脑垂体瘤是怎样形成的
脑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在颅内肿瘤内是比较常见的肿瘤。垂体瘤普遍称之为垂体腺瘤,它的病因至今不太清楚。目前考虑可能和基因突变有关系,即垂体腺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局部细胞形成瘤性改变。垂体瘤分为多种,根据患者垂体腺的细胞来源的不同,如果患者有生长激素瘤,就会出现巨人症,或者肢体肥大。如果患者患有泌乳素肿瘤,病人会表现出性功能的改变。所以,脑垂体瘤的患者来源于不同的细胞会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只是统一称之为垂体瘤。
02:29
脑垂体瘤手术后注意事项
患者脑垂体瘤术后注意事项分早期和长期两种情况。早期患者主要观察患者术后激素水平的高低。早期术后可以通过激素治疗来替代体内激素水平低的情况,便于患者的激素水平逐渐恢复。对于长期的患者,垂体瘤是肿瘤手术,及时了解它是否复发,定期复查非常重要。患者定期复查需要考虑两方面,首先是影像学复查,定期做头部核磁,从形态上看肿瘤是否会复发;其次是检查激素水平的变化,如果患者激素水平很稳定,说明肿瘤治疗效果非常好,如果激素水平反复无常,此时要考虑是否有复发的现象,所以患者定期复查很重要。
01:57
脑干肿瘤手术的后遗症
了解脑干的功能,可以帮助大家来更好的了解脑干肿瘤术后的后遗症。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人是否清醒,是否有呼吸以及心跳,这些情况,都与脑干有关;另外,四肢的活动等情况,也与脑干有关系。众所周知,人体所有的神经功能都需要经过中枢。所以,在手术之后,一定要注意患者的清醒状态,有的人会一直属于植物状态生存,不清醒;另外,呼吸状态以及心跳的情况,对于患者的这些情况,也都要引起注意;也要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四肢的活动障碍等情况。对于进行脑干肿瘤手术之后的患者的护理工作,是非常复杂的,而且患者随时都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险。所以,患者在做完脑干肿瘤手术之后,家属一定要引起重视,要留意患者的各种体征和状态,要警惕危险情况的出现。
脑瘤患者的寿命有多长
有些患者提出得了脑瘤以后能活多久,我们用医学术语来说就是生存期能有多长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脑瘤的不同长部位的不同和肿瘤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它的生存期但是绝大部分良性的颅内肿瘤可能对于他的生存期来说,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一些恶性的颅内肿瘤比如胶质瘤特别是胶质母细胞瘤病人的生存期可能会比较短但是一般来说绝大部分的良性的颅内肿瘤生存期都会比较长不会影响病人的生存期。
语音时长 01:12

2018-06-03

60569次收听

脑垂体瘤和胶质瘤有什么不同
有些病人问脑膜瘤和胶质瘤的区别,实际从病理上发生来说呢确实区别比较大一个是发生在脑外在颅内的肿瘤也就是说脑膜瘤是发生在脑外颅内的肿瘤胶质瘤是发生在脑实质的肿瘤脑膜瘤的生长是膨胀性生长胶质瘤的生长是侵润性的生长,但是在临床表现上没有特定的临床表现,是表现出这两个肿瘤的不一样因为它都可以发生颅内高压和占位性的体征和效应这样的话呢没有特定的表现能区分这两种病的不同。
语音时长 01:09

2018-06-03

57655次收听

脑瘤会遗传吗
瘤也就是脑瘤和脊髓肿瘤上其实并不多见,遗传因素并不大,但是有一种病是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它表现为颅内和椎管内,皮下会出现多发的,甚至是很多很多的这种肿瘤,虽然性质上它是良性的,但这种病有极大的这种遗传性。很多的来看病的患者出现这种症状,最典型的就是皮肤发黑。在多处皮肤上可以出现牛奶咖啡这种斑片上的这种皮肤表现。追问病史,他们的父母或者他们的上一代有这种类似的病,所以这是一个比较明确得出现了这种遗传导致疾病倾向的病,谢谢。
语音时长 01:14

2018-06-03

51391次收听

脑肿瘤的治疗方法
脑动脉瘤虽然是良性,但是一旦用动脉瘤夹进行夹闭它,使动脉瘤游离在动脉的血循环之外,这时候它就不容易破裂了,因为血液循环的照样维持运转。另外一种办法是从血管内治疗也叫介入治疗。它是从股动脉扎管,将一条管子送到动脉瘤的部位上,在动脉瘤内是用栓塞的办法。这种栓塞,过去叫NBCA胶,后来是弹簧圈,还有腹膜支架,把血管内部安置一个支架,使动脉瘤,矿脂在动脉循环之外,这都是脑动脉瘤的治疗方式,一个是开颅动脉瘤夹闭,一个是不开颅,从股动脉扎管,促使颅内进行血管内的介入栓塞治疗。
语音时长 01:28

2018-06-03

57138次收听

01:41
脑袋里长瘤必须开颅吗
颅内长肿瘤不一定必须要开颅。有些肿瘤不一定非要通过开颅达到治疗效果。如有些垂体瘤的某一类,可能通过吃药把肿瘤缩小,最后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绝大部分颅内肿瘤,还是需要通过手术开颅达到治疗,使病人有比较长的生存期。
01:40
脑瘤手术的安全性
现在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显微外科和微创手术的治疗在临床的应用。手术安全性有明显的提高。绝大部分的手术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都比较少,特别是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偏瘫、失语。这种发生的几率是比较低的。
脑动脉瘤症状
脑动脉血管瘤就是俗称的脑动脉瘤,也是一个常见的疾病主要是颅内的动脉出现了局部的扩张,造成了血管壁的变薄非常容易造成破裂,引发颅内出血叫动脉瘤动脉瘤。一般80%~90%原因跟先天性因素关系,大都是动脉壁比较薄弱,在长时间的脑血流的压力冲击下,那壁越来越薄,出现了壁的破损血液从颅内血管内留到血管外造成的突然的颅内出血,引起了症状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外伤外伤,可以引起脑血管我们指的是动脉壁的破裂,尤其容易产生夹层动脉瘤,还有跟感染或炎症有关系引起的血管壁,的薄弱血冲击血管壁做成出现了局部的隆起形成动脉瘤还有就是跟老年病有关的就是动脉粥样硬化使得壁的弹性减弱血流的冲击下使局部的血管壁崩塌,破溃血流到血管外造成颅内突发的出血或形成血肿动脉瘤多见于颅底脑血管丰富的位置这叫做,Willis动脉环因为这些动脉环有几个结构的特点它们中层壁的基层比较薄弱由于在这个部位许多冲击变化压力变化比较大。所以特别容易出现在脑底动脉分叉处出现壁的扩张所谓形成动脉瘤常见有大脑前动脉的前交通动脉瘤还有是后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分叉部位的动脉瘤大脑后动脉的动脉瘤,基底动脉动脉瘤小脑上动脉肿瘤等等还有椎动脉动脉瘤就是不同的部位都有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血管壁的局部薄弱血流的波动长期的冲击造成血管壁的扩张那么壁扩张壁变薄,造成破裂出血也就脑动脉瘤不管什么原因它所造成终极危害是血冲到了血管外进入颅内造成突然的颅内压的增高这是脑动脉的最常见的一种症状由于这种情况所造成的这种意识的障碍甚至还有一些,神经系统的症状所谓突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中也叫自发的蛛网膜下瘤大多数原因是由于动脉瘤破裂引起的从影像来看目前的,CT可以检查出由于动脉瘤破裂所造成蛛网膜下出血平常特别要注意的是突发的头疼平常有糖尿病高血压这些,老年病这种患者更容易发生有的时候是自己知道有的时候突然间头痛引起了意识的丧失这些都是高度应该怀疑为自发性蛛网膜腔出血而且大多数原因就是动脉瘤破裂所造成的当然还有一些症状来的比较缓和出血比较少,比较慢它会造成一些症状这些症状患者能体会到比,如说后交通动脉瘤会产生动眼神经麻痹造成的一侧眼睛就患侧眼睛的上抬无力,瞳孔放大那这是一个征兆提示你有机会呢就医去做CT或者磁共振甚至更深一步的血管性检查这些神,经症状以及突然间出现了意识障碍家属和患者本人,都应该紧急就医明确原因以除外存在脑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目前在医院最直接的检查就是CT它可以无创性的检查出有无明显的动脉瘤存在有一些特别小的动脉瘤可能CTA和M2A查不出来最准确和新标准是叫做脑血管,造影术这是有创性检查从大腿根部位扎动脉选择一个动脉进行穿刺插管插到颅内通过造影的方式来显示出哪些地方存在异常。的血管形态我们叫动脉瘤或者这种异常的血管形态中可以显示出燥气的外泄另外由于在最显眼的不同形态来判断哪个血管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对后续治疗有指导意义目前常见的治疗一个是随着科学越来越发展我们所谓的介入治疗叫血管内治疗就是从腿上产动脉插管插到颅内找到动脉瘤的部位把微弹簧圈打漏瘤内使得动脉瘤内形成固化的东西这样闭塞脑动脉破裂的缺口或者对于重要的部位无法进行这样填塞的时候我们会用腹膜支架就是把动脉瘤游离于循环之外也就是说在主要的循环通道上支一个空心的支架使得血流照样沿着中空的管道通行而管壁是动脉瘤壁它离置于循环之外这样就避免了血流进入颅内的可能性目前最传统的办法是风险可能相对大一点就是开颅直接找到异常的动脉的部位找到动脉瘤而后进行动脉瘤夹的夹壁使瘤子的颈部最薄弱的部位给它上一个夹子把它夹住让动脉瘤从此不再有可能流出血来这个最常规的办法叫做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我们知道动脉瘤好发跟动脉粥样硬化跟协定的原因跟炎症跟外伤有关它一旦破裂会产生严重的症状昏迷甚至丧失生命早期有些轻微症状可能会注意到以后比如说上眼睑上抬无力你可以去就医通过CTA或者M2A或者脑血管造影术来证明你的动脉瘤的存在用血管内治疗也叫介入治疗的办法或者开动脉瘤加壁的办法来进行这种病的治疗实际有很多的人存在动脉瘤只是我们可能检查没有进行或者患者没有症状那么没有发现的了所以我提醒各位患友特别注意要经常的体会自己有无特殊的神经系统症状有症状早期就医防范于动脉瘤的突发破裂
语音时长 08:36

2018-05-28

65257次收听

蝶骨脊脑膜瘤的手术治疗二年后复查
脑膜瘤为良性,生长缓慢。WHO分型,常见为1级;少数为2级,生物活性强,多呈匍匐型生长,有较强的复发可能。本例为脑膜瘤,WHO1级。经术后2年随访观察,未发生异常表现。影像复查显示,增强头颅MRI上,未发现有复发证据。
巨大顶叶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切除
脑膜瘤常见,良性,生长缓慢,一般有症状被患者感觉到异常时,瘤体已较大。多见于女性。本例瘤体大,是矢状窦旁大脑镰旁脑膜瘤,术中大脑负责运动和感觉的中央前后回皮层极易受累,术后极可能出现对侧(右侧)肢体的瘫痪和感觉丧失。
挤眉弄眼频发当心脑瘤
年轻人面肌痉挛需查脑瘤,面肌痉挛患者以口角肌肉的抽动最为明显,看上去,像是在挤眉弄眼。多在精神紧张、疲倦、情绪激动时发作明显,一般都不能自行缓解。专家介绍,现代医学认为,面肌痉挛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某种压迫使面神经传导发生病理性干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