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胆囊息肉疼痛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11-2054470次浏览

胆囊息肉疼痛怎么办?多数胆囊息肉患者在有些情况下不会发现任何症状,所以一般只有在检查身体的时候才能查出自己患有胆囊息肉。除此部分人之外,剩下的一部分胆囊息肉患者还是有一些症状的,但是此症状与胆囊炎非常相似,容易被混淆。

一般都表现为右上腹的不适,如果伴有结石的话,会出现胆绞痛。

结石科专家指出,胆囊息肉患者平时诉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急性发作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发热等。

还可能出现很多严重的并发症:胆囊壁坏死、穿孔,继发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炎等。部分胆囊息肉病人,同时合并内科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若急性发作,可使原有全并症加重,病死率增加。

胆囊息肉腹部疼痛是怎么回事呢?最新研究表明因于情志失调(压抑、抑郁、易怒)饮食所伤(过量饮食肥甘厚腻、过量饮酒)劳逸过度(劳累、劳神过度、安逸过度)感觉外邪(暑湿、风寒)等所致。

如果疼痛影响生活和工作的或息肉有增大趋势的,应该尽早手术治疗。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的饮食要求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肉芽状组织增生性疾病,该病在发作时,患者的胆囊壁内部会产生类似于肉刺的组织结构,并占据一部分胆囊体积,使胆囊分泌胆汁的功能受到影响。由于胆囊息肉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健康,所以大家在平时一定要注意防范。
怀孕期间得胆囊息肉怎么治疗
怀孕期间得胆囊息肉怎么办?对胎儿影响不大,生产后建议及时手术。那么得了胆囊息肉怎么办呢?一旦被确诊是患有胆囊息肉的话,我们就要抓紧时间进行治疗息肉首选的是药物治疗那么在平时生活当中也是需要注意的。我们今天就来具体的了解一下胆囊息肉。
引起胆囊息肉的三大因素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和环境的多元化发展,促使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胆囊息肉已经成为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胆囊息肉产生的主要因素有胆汁分泌过多、饮食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胆囊息肉能遗传给胎儿吗
胆囊息肉症状表现与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比较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假如伴有结石时,会有可能出现胆绞痛。近年有研究表明,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容易诱发胆囊癌变,成为了人类又一个健康杀手,因此我们对其的认知和预防越显重要。所以很多女性患者都担心胆囊息肉会遗传给胎儿吗?
03:04
胆囊息肉1mm吃药能好吗
临床中,一毫米息肉发现较少,多为二、三毫米以上。对于一毫米息肉,多数情况不做特殊诊断,也没有特效方法能治疗或控制它的生长。但是,胆囊息肉跟高脂饮食密切相关,比如说吃的油脂或者肉类过多,由于胆囊息肉的成分大部分是胆固醇,那么就容易造成胆囊息肉的发生,所以首先要减少油腻食物摄入。其次,要进行体育锻炼,还要规范生活饮食习惯,按时吃早饭,晚饭不过晚等。这样可以缓解息肉的生长速度,另外,可以适当服用中药,如金胆片、消炎利胆片,改善胆汁成分。
胆囊息肉如何自愈
胆囊息肉一般极少自愈,假性息肉如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可在体内胆红素代谢水平恢复正常后自愈,而真性息肉不会自愈。胆囊息肉是肝胆外科门诊最常见的一类疾病。部分假性胆囊息肉,如胆囊胆固醇性息肉,是指胆固醇的结晶附着在胆囊上,与体内胆红素代谢水平的变化有关,尤其常见于妊娠妇女,早期由于胆汁淤积可出现症状,但妊娠结束后症状可消失。而真性息肉,比如腺瘤性息肉不会自愈。该类息肉本身存在确实的细胞成分,是由胆囊黏膜层发展而来,需要密切随访,警惕癌变风险。根据临床经验,一般超过1厘米以上的息肉的癌变几率会明显增加。因此若息肉超过1厘米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但同时需要根据息肉在B超检查中的表现、性状以及有无合并肿瘤标记物升高、临床症状等一系列综合因素。
语音时长 01:51

2020-03-18

70409次收听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有什么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关胆囊息肉的治疗主要是根据胆囊息肉它的具体性质以及和胆囊息肉相关的症状,还有是否合并有其他的相关疾病,而采取相应的不同治疗措施。比较常见的胆固醇性息肉,由于这种息肉不存在癌变的风险,不引起明显的症状,对于胆囊功能也没有影响,通常我们采取是定期检查,无需任何的干预,一般检查周期建议每半年做腹部B超就可以。如果说胆囊息肉快速增长,在某些检查提示有胆囊息肉内血流信号,胆囊肌底过宽,形态不规则,怀疑是胆囊腺瘤性息肉的时候,由于腺瘤性息肉存在发生癌变的风险,对于这样的息肉,我们采取的是积极手术治疗,如果说胆囊息肉同时合并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出现了相应的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我们采取的治疗措施是饮食控制,配合药物控制症状来进行综合治疗,最大限度的保留胆囊的功能。
语音时长 01:35

2020-02-24

59451次收听

患了胆囊息肉算是严重吗
现在很多年轻人在查体的时候会发现胆囊息肉,那么由于大多数的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不具有癌变的风险,只是胆固醇在胆囊壁的结晶,因此呢,大多数的胆囊息肉并不严重,只需要控制饮食当中胆固醇的摄入,保证饮食结构合理,定期检查,注意维护胆囊的功能,这样就可以了。真正需要干预的或者是警惕的胆囊息肉,是指那些容易发生癌变的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往往为单发,基底较宽,内部有血流,生长较快,附着的胆囊壁有可能会出现增厚,碰到这种情况的腺瘤性息肉;一旦达到了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则建议尽早的手术治疗,以减少其发生癌变的风险。
语音时长 01:53

2020-02-21

63092次收听

02:54
胆襄息肉有什么症状
大多数的胆囊息肉是在查体的时候发现,往往没有任何的不适症状,有的胆囊息肉合并了胆囊结石或胆囊炎,其表现的症状是由于结石堵塞胆囊管或者是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而出现的腹痛发热,个别的胆囊息肉在胆囊颈部有可能会堵塞胆囊管引起胆绞痛,少数的胆囊息肉像腺瘤性息肉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其基底较宽直径较大内部有血流生长速度比较快存在潜在癌变的风险。对于这种腺瘤性息肉来讲即使没有症状也是建议外科手术治疗,所以对于胆囊息肉的诊断来讲症状并不是主要的依据而是要通过观察其变化判断其性质以及对于胆囊息肉是否合并有其它的胆囊系统疾病来进行综合的判断,当然一旦确诊为无论是胆固醇性的息肉还是对于胆囊,有潜在影响的其它疾病我们都要注意饮食中低脂低热量以及定期的体格检查。
胆囊息肉怎么治疗
胆囊息肉是胆囊最常见的良性疾病,现在患病率大概在5%左右。这种息肉大部分是通过体检发现的。我们很多朋友并没有任何症状,但是体检了以后超声医生会告诉他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看到这种结果一般心里都比较着急,因为他们认为息肉样病变有可能会恶变。这个地方也告诉大家,胆囊息肉应该还是一种良性的疾病,生了胆囊息肉以后该如何治疗。他根据胆囊息肉的大小个数不一样,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超声提示你胆囊是多发的,小的息肉,比如说息肉有2到3个毫米,这种息肉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可以说基本上都是良性的,恶变的风险非常小,这种息肉可以采取动态观察定期复查的方法,如果一定要治疗,我们可以吃一些调节胆汁代谢的药物,比如说熊去氧胆酸,外科或者消化科用的都比较多,如果你有胆囊炎症疼痛的表现,也可以加一些消炎利胆片这样的药物。当然了,如果胆囊息肉比较大,超过一个公分,然后增长比较快,或者它的基底部比较厚,这样的胆囊息肉可能就需要手术治疗了。手术治疗又分两大类型,一种就是连胆囊带息肉完整的切除,一种方法一般是针对个头比较大的这种息肉,一般我们外科认为胆囊息肉的直径超过一个公分,这种息肉的恶变风险就很高了,这个时候大夫会建议做胆囊切除,胆囊切除就在全麻下做腹腔镜的一个胆囊切除,这个也是一种微创的手术,在肝胆外科是最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恢复非常快,一般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地和饮食了,另外有些地方也在开展保胆囊的息肉切除术,这种针对的息肉个头不是特别的大,没有恶变的风险,这个时候有些病人特别想希望保留胆囊,也可以采取切开胆囊把息肉切除,再把胆囊缝上的这种方法,这样也是在腹腔镜全麻下完成的方法。所以胆囊息肉的治疗总的来讲包括保守治疗,吃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又包括胆囊切除的胆囊息肉治疗,还有一种保留胆囊的胆囊息肉切除术。
语音时长 02:40

2019-12-20

61872次收听

02:53
胆囊息肉的饮食注意事项
胆囊息肉是常见的胆囊的良性疾病之一,胆囊息肉的原因,有一条就是胆汁刺激胆囊内膜引起的慢性炎症的刺激。这种息肉叫炎性息肉,也是胆囊息肉里面比较常见的一种原因。为了预防这种息肉不断的长大,平时饮食应该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切忌暴饮暴食,尤其是高脂肪含量的食物,比如油炸的食物,避免刺激胆囊息肉不断的生长。另外一定要早上要养成吃早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胆汁经过一晚上的代谢以后,在胆囊里是高度浓缩的状态,正常时间吃早餐以后,整体会把浓缩的胆汁排到肠道里去,对胆囊内膜的刺激就会减少。如果不吃早餐,高浓度的胆汁在胆囊里经过一夜的浓缩以后,对胆囊内膜的刺激就会加大,促进胆囊息肉的继续长大。
胆囊偏小有什么影响
胆囊偏小首先要分析原因,如果本身发育就小,没有任何的病理改变,也就是胆囊的功能是正常的,这样是不需要任何治疗的。但如果是慢性炎症,或者是长时间的充满型结石,引起胆囊慢性炎症、胆囊缩小,这样胆囊本身已经没有功能,而且时间长了可能会发生胆囊的癌变。一旦发生癌变,并不会表现为症状加重,除非比较晚期的胆囊癌影响到胆道,或者黄疸、转移,可能会引起比较严重症状。所以如果胆囊偏小,首先要鉴别一下是否正常,如果是病理性的慢性炎症导致的缩小,还是建议积极的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因为本身胆囊已经没有功能,只会带进恶变的隐患。
语音时长 01:48

2019-01-14

56091次收听

01:24
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胆囊腔内,呈现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胆囊息肉可以包括肿瘤性息肉以及非肿瘤性息肉。患者出现胆囊息肉,主要的问题就是,胆囊黏膜本身出现了一些异常的病变,而导致黏膜向胆囊腔内形成突起。通常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的不同,可以将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性息肉、肿瘤性息肉。除此之外,还有很少数的胆囊息肉,叫做胆囊腺肌瘤。胆囊腺肌瘤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息肉。从理论上来讲,大部分的胆囊息肉,都属于一种良性的病变。但是,从影像学来看,很难特别明确患者的胆囊息肉到底是属于哪一种类型,难以对胆囊息肉进行判断。所以,一般在临床上,对于患者出现的胆囊粘膜的突起,往往会统一定义,叫做胆囊息肉样的病变。
01:19
胆囊息肉样病变好治吗
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胆囊切除,也可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最好做快速切片病理检查,如发现恶变,应根据术中所见及病理检查决定是否做肝切除及清扫淋巴结的范围,目的是做到根治。要强调的是,术后必须做石蜡切片病理检查,进一步确定诊断,包括疾病分期和病理学分级。少部分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可采取保胆取石治疗,但这部分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是因胆汁成分含量异常,往往易复发,所以建议采取胆囊切除术来治疗。胆囊切掉后,对标本要进行剖开检查。如果是真正的胆囊息肉,一定要送病理,防止早期胆囊癌。
胆囊息肉的定性诊断与治疗
胆囊息肉的定性诊断一直困扰着普外科医生。虽然,当今医学高度发达,但是,外科医生和相关检查科室的医生仍然不能在手术前明确胆囊息肉到底属于哪种类型,而胆囊癌的治疗效果是十分不乐观!因此,医生们为了防止这种疗效不佳的胆囊癌结果的出现,他们将大量的统计学资料进行整理也分析,从而人为地制定一些医疗原则。这样,胆囊息肉中的部分病人,就会根据这些医疗原则而将胆囊切除。虽然病人不乐意接受这种治疗,但却也非常无奈。病人的超前要求和当前医疗水平是一对矛盾,目前无法得到满足。其实,确定胆囊息肉的性质我们还是能够做到的,只不过不是在手术前确定,而是在手术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