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感染性心内膜炎如何治疗

发布时间:2020-05-0959117次浏览

感染心内膜炎是一个比较糟糕的问题,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后果,需要马上在医院做抗感染治疗其次,也应该要根据检查的结果来调整抗生素的治疗方案,严重的患者需要考虑手术的方式来应对。

医疗技术在不断的进步,而感染性心内膜炎属于一种比较棘手的疾病,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来给予患者帮助,否则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情况持续恶化,从而让身体健康付出惨痛的代价,那么感染性心内膜炎如何治疗?
  1、抗感染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比较棘手的疾病问题,通过专业的诊断之后就能够明确患者的大概方向,但是血培养检查结果需要一段时间,而患者当前的情况不容等待。医生可以根据临床的经验来选择使用一些杀菌率比较好的广谱抗生素,等到血培养结果出来以后,可以根据具体的检查结果来选择对细菌敏感的抗生素药物。
  早期的抗生素治疗应该要有足够的疗程,需要长期治疗,才有可能比较好的去应对身体里面的这些细菌,避免出现病情反复的状况。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定期的检查血常规,也需要不断的做血培养检查,从而知道患者当前的治疗进度,也有助于调整后面的一些治疗方案。
  2、手术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抗感染的治疗过程中出现了病情恶化的情况,或者出现了治疗效果并不好的状态,那么就需要考虑使用手术的方式来应对。有的人在检查的过程中有明显的瓣膜赘生物,通过抗生素药物就没有办法很好的处理这方面的状况,那么就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来治疗,避免因为瓣膜功能破坏而导致急性的心力衰竭,严重的患者需要通过瓣膜置换手术来处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治疗上会存在一些难度,可是患者也应该要有足够的信心,应该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也应该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相关推荐

心内膜炎是怎么得的
心内膜炎的发病可能是由于病原体侵入血液所致,也有可能是心内膜本身就存在着异常,心内膜异常会导致微生物在瓣膜上寄居和繁殖,从而引发疾病。如果身体素质比较差,很容易受到细菌微生物的感染,进而引发心内膜炎,其他疾病也有可能继发心内膜炎。
怎样预防心内膜炎的出现
想要预防心内膜炎的发生,患者首先要注意一下,必须积极去除诱发心内膜炎的病因,还需要治疗诱发心内膜炎的病因;其次,患者必须注意一下自己的个人卫生,远离毒品;最后,患者还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来避免心内膜炎的发生。
心内膜炎的类型有哪些
针对性的处理心内膜炎的问题,可以得到更好的作用,一般需要根据实际的类型来选择不同的抗生素应对方案,比较常见的类型有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肠球菌性心内膜炎也是比较容易遇到的一种情况,需要通过全面的检查之后,才能够明确患者的实际病情。
心内膜炎可以治愈吗
心内膜炎是微生物直接入侵了心脏内膜而引发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常见的表现症状是乏力,体温升高,皮肤苍白以及食欲差,不同的情况选择的治疗方式也不同,但是大部分的治疗效果都不是特别的好。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手术治疗两方面。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等,直接感染心脏瓣膜,形成病内膜,或者临近了大动脉内膜,并伴有赘生物的形成的炎症性反应,感染心内膜炎的治疗。抗生素的应用治疗心内膜是最重要的措施。选择抗生素要根据致病菌培养结果,或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疗程要足够长,力求治愈。一般为4~6周,对临床高度怀疑本病,还需要培养访问阴性者,可凭经验按照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2周,同时做血培养和血清学检查,除外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引起的感染,若无效,改用其他杀菌药,如万古霉素和头孢菌素。感染心内膜炎复发时应再治疗,治疗过程适当延长。以下种情况也考虑手术治疗:一、瓣膜穿孔破裂、腱索断裂、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内科治疗不能控制。三、并发细菌性动脉破裂,或者四支大动脉栓塞。四、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感染性内膜炎,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时,手术应该加强支持治疗和抗生素控制下尽早进行。
语音时长 01:32

2020-02-13

49967次收听

心内膜炎的症状
心内膜炎这种疾病会导致多种临床症状,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发热,还有可能会出现进行性贫血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软弱和气急。除此之外,心内膜炎的症状还包括全身疼痛和栓塞症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