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心内膜炎的症状

发布时间:2019-11-2953399次浏览

心内膜炎这种疾病会导致多种临床症状,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发热,还有可能会出现进行性贫血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软弱和气急。除此之外,心内膜炎的症状还包括全身疼痛和栓塞症状。

心内膜炎指的是病原微生物侵袭了心内膜之后所发生的炎症,其中瓣膜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这是心脏病当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对于心脏的健康所造成的危害相当大。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心内膜炎的症状,以便及时的发现病情,并且对症治疗,那么心内膜炎的症状有哪些?
  1、发热
  发热是心内膜炎最为常见的症状表现之一,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热型不规则,热程也比较长,只有极个别的患者不会出现发热现象。发热一般都是间歇性的,会伴随出汗和畏寒等症状,此外还有可能会伴随身体疲乏、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皮肤苍白以及关节疼痛等表现,病情发展通常都比较缓。
  2、进行性贫血
  有70%~90%的患者会出现进行性贫血,这也是心内膜炎的常见症状之一,有时可达到严重程度,甚至成为最为突出的症状。贫血会导致患者全身乏力,软弱以及气急,严重的话还会发生晕厥和休克。
  3、全身疼痛
  若是心内膜炎的病程比较长,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疼痛的症状,这主要是由毒血症或者身体各部位的栓塞引起。在发病的时候最常见的疼痛就是关节痛、低位背痛和肌痛,常常会累及腓肠肌和股部肌肉以及踝关节或者腕关节,有时候也会出现多发性关节受累的情况。
  4、栓塞症状
  在心内膜炎的病程后期还有可能会出现各种栓塞症状。皮肤栓塞可以在皮肤上看到散在的小瘀点,指趾屈面可能会出现隆起的紫红色小结节,并且有轻微的触痛感;如果是内脏栓塞,可能会出现脾肿大、腹痛、便血等症,脾大比较显着;肺栓塞可出现胸痛、咳嗽和咳痰的症状;脑动脉栓塞则会出现呕吐、头疼甚至是偏瘫的情况。

相关推荐

心内膜炎发烧怎么办
心内膜炎伴随着发烧症状时,首先要积极控制心内膜炎,可以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缓解病情;必要时也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控制心内膜炎,促使体温下降。如果体温超过38.5度,可以服用退烧药;没有超过38.5度时,可采取物理降温,并注意多喝水。
细菌性心内膜炎怎么治
细菌性心内膜炎可以采用非手术的疗法治疗,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抗生素治疗,尽量选择能穿透血小板纤维素的赘生物基质,而且长期用药不容易产生严重副作用的抗生素,同时还要进行营养支持等其他治疗。如果病情过于严重,则需要考虑做手术治疗。
什么是细菌性心内膜炎
细菌性心内膜炎实际上就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细菌侵袭了心内膜所引发的炎症性疾病,比较常见的受累部位是瓣膜,但也有可能会累及室间隔缺损部位或者是心壁内膜。细菌随着血液进入心脏之后,如果瓣膜有炎症或损伤,细菌便会在此停留,并生长繁殖,进而引起该病。
心内膜炎严重吗
心内膜炎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属于心脏病的范围之内,有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发热,会影响到正常的心脏功能,也有可能会引起不同地方的栓塞,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危及到生命安全。
心内膜炎检查方法有哪些
心内膜炎可能会引起多种不同的危害,该疾病的症状具有多样性,容易与其他的某些疾病混淆,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做血液检查和血培养检查,也需要做尿液检查和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和ct检查也有必要配合医生去做。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手术治疗两方面。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等,直接感染心脏瓣膜,形成病内膜,或者临近了大动脉内膜,并伴有赘生物的形成的炎症性反应,感染心内膜炎的治疗。抗生素的应用治疗心内膜是最重要的措施。选择抗生素要根据致病菌培养结果,或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疗程要足够长,力求治愈。一般为4~6周,对临床高度怀疑本病,还需要培养访问阴性者,可凭经验按照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2周,同时做血培养和血清学检查,除外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引起的感染,若无效,改用其他杀菌药,如万古霉素和头孢菌素。感染心内膜炎复发时应再治疗,治疗过程适当延长。以下种情况也考虑手术治疗:一、瓣膜穿孔破裂、腱索断裂、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内科治疗不能控制。三、并发细菌性动脉破裂,或者四支大动脉栓塞。四、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感染性内膜炎,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时,手术应该加强支持治疗和抗生素控制下尽早进行。
语音时长 01:32

2020-02-13

49967次收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