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脚癣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9-10-3057793次浏览

脚癣的注意事项是很多的,有利于减轻症状和避免传染给他人。一般来说要注意坚持用药,不要用手抓患处。注意保持清洁卫生,保持鞋袜的干燥。还要专物专用,避免传染给他人。情绪要平静,还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脚癣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困扰,而且具有传染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注意事项,在药物治疗、避免接触、清洁卫生、以及情绪和饮食等方面都需要格外注意。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的分析一下脚癣的注意事项吧。
  1、脚癣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为避免其加重造成严重的影响,需要及时治疗。因为脚癣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应该遵循医嘱坚持长期用药,切不可随意停药,避免擅自购买药物治疗。患处刺痒厉害时,不要用手抓,可以按揉止痒,要坚持上药约一个月,直到局部不再脱皮为此。
  2、脚癣很容易通过接触传染,因此切忌用手抓挠患病部位,避免接触患病部位后再接触身体其他部位。袜子洗涤时应尽量与其他衣物分开,清洗过后要注意烫洗和消毒。
  3、真菌在如脚趾间隙等的温暖、潮湿的地方生长。脚癣很容易传染,一定要注注意清洁,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足部清洁,每天清洗数次,勤换袜子和鞋。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鞋子要保持干燥,可以经常在日光下暴晒通风。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如脚汗、脚癣等。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
  4、要避免交叉感染。平时要注意不穿他人的鞋袜,不用他人的毛巾、浴巾、不与他人共用面盆、脚盆,要一人专用。避免公用剪刀和指甲钳剪病甲,以免传染他人。
  5、情绪宜恬静,兴奋和激动容易诱发多汗,加重足癣。
  6、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勿吃容易引起出汗的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等。平常生活当中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卫生。

相关推荐

03:03
脚趾缝开裂用什么药膏
如果出现脚趾缝开裂的患者,可涂抹具有保湿作用的乳膏或软膏,例如像高浓度的尿素乳膏进行治疗。脚趾缝开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真菌感染导致的足癣引起的。二、干燥型足部湿疹。足癣是致病性真菌感染引起的脚趾间、足趾、足侧缘的传染性皮肤病。干燥型足部湿疹则可能与穿透气性差的鞋袜、汗液浸渍以及运动摩擦造成的皮肤微小损伤有关。因此,患者要尽量穿通风透气的鞋袜,避免捂脚。
03:05
脚趾头缝里发白潮湿烂是怎么回事
脚趾头缝里发白、潮湿、烂代表着真菌感染,最常见的是脚趾第四、第五指尖的地方,因为鞋的挤压,不通风,所以真菌很容易在这里面繁殖。有的人脚趾头比较胖,脚趾丫之间一穿鞋,或者并在一起的时候,也会增加真菌感染的机会。当出现脚趾缝发白、潮湿、烂的时候,要注意脚板是否有脱皮、小水泡。如果有相应症状,进一步证实有真菌感染。但是,长期穿雨靴或凉鞋,光脚在水里劳作的人,皮肤也会发白、潮湿,但没有局部的脱皮、脱屑,甚至瘙痒的情况,这种是局部的角质层被浸湿的情况,没有真菌的感觉。
脚底皮肤变硬什么原因
脚底的皮肤变硬是由于脚底皮肤过于干燥,经常走路摩擦,而导致脚底的皮肤更加干燥、肥厚、变硬。脚底皮肤的皮脂腺贫乏,容易干燥形成脚底皮肤变硬,也就是病理上的角质层增厚。脚底皮肤变硬常见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第一、患者本身是干性皮肤,全身皮肤都干燥足部的皮肤干燥尤其明显,患者如果经常用热水烫脚或中药烫脚,或经常用浴液、香皂洗脚,导致足部的皮肤更加干燥,而表现临床症状更加突出,表现为皮肤的角化增厚、皮肤变硬、脱皮和皲裂。角化皲裂型的足癣也可以表现足部皮肤的角化过度变硬、肥厚和脱皮以及皲裂,第三、足部角化性的皲裂性湿疹,也可以引起脚部的皮肤脱皮、变硬、干裂。第四、掌跖角化病,表现为脚底皮肤弥漫的角化过度皮肤变硬、肥厚和脱皮。五、经常外用抑制汗腺药物的药水,也可以导致足部皮肤的干燥、变硬和皲裂。
语音时长 01:39

2021-07-09

92220次收听

脚底破皮还痒什么原因
脚底破皮还痒,临床上多见的是脚气或湿疹。由于脚气或湿疹的皮肤都伴有瘙痒,经常搔抓可以导致破皮。脚气又称之为足癣,是由于皮肤致病性真菌感染引起的足趾间、足跖、足侧缘的传染性真菌性皮肤病。足癣的主要致病菌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玫瑰色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足癣的临床分为四个类型:一、浸渍糜烂型。二、角化过度型。三、水疱型。四、丘疹鳞屑型。脚底的皮肤瘙痒伴有脱皮,临床上还应该考虑湿疹。湿疹是由于患者足部多汗或经常穿胶鞋捂脚所致,因此患者的脚底痒、搔抓破皮,应该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经皮肤科医生的详细检查,配合真菌学检查,明确诊断并给与正确的治疗。患者的脚底皮肤瘙痒,不要搔抓,不要热水烫,不要给脚部皮肤的任何刺激,患者可以局部用温凉水洗脚,可以外用止痒的药膏。
语音时长 01:33

2021-07-09

78721次收听

脚底痒脱皮是怎么回事
脚底痒、脱皮临床上常见的是足癣,是由于皮肤致病性真菌感染引起的足趾间、足跖、足侧缘的传染性真菌性皮肤病。足癣的主要致病菌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玫瑰色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等。足癣临床分为4个类型,一、浸渍糜烂型;二、角化过度型;三、水疱型;四、丘疹鳞屑型。丘疹鳞屑型临床上最常见,多见于指尖,皮肤损害为丘疹、鳞屑,界限清楚,瘙痒症状可轻可重。患者的脚底痒、脱皮临床上还应该考虑湿疹,是由于患者足部多汗或经常穿胶鞋捂脚所致。因此,患者脚底痒、脱皮,应该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由皮肤科医生给予明确诊断,并给予正确治疗,也可以配合真菌学检查去除脚底真菌感染的原因。如果是真菌感染,需要抗真菌药物治疗,患者要经常穿通风透气的鞋袜,保持足部的皮肤干燥。
语音时长 01:30

2021-07-09

83814次收听

足癣的症状有哪些
足癣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角化间隙脱皮明显的增多,皮肤表面有干燥以及开裂,有些人还会伴有灼烧感,疼痛感。足癣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就会导致脚趾甲尖出现浸渍,会引起局部糜烂、渗液,足癣主要是包括三个类型,主要是分为水疱型、鳞屑角化型以及间擦糜烂型,会导致病人的脚底板上面长很多的小红疙瘩,还会伴有皮肤发红等多种的症状。主要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抗感染的药膏来进行涂抹,可以改善足癣的症状,帮助病情康复。治疗期间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使用热水进行清洗,鞋袜需要和家人分开清洗,才能防止交叉感染,鞋子袜子洗过之后,可以在太阳底下暴晒消毒,要穿纯棉宽松的鞋子和袜子,注意脚卫生。
语音时长 01:14

2021-01-15

105310次收听

如何有效预防足癣
注重个人卫生、调整饮食结构能够有效预防足癣。足癣是因为皮肤癣菌导致的一种足部皮肤真菌感染,一般会发生在足底和趾间皮肤,呈现出水泡、角化、脱屑、浸渍、裂口,还会出现明显的瘙痒,具有一定传染性,会通过自身传播也会传染给他人,所以应该做好预防措施。平时注意个人的卫生,晚上睡觉之前可以使用温水清洗,鞋子和袜子也应该定时更换,可以使用开水烫洗,起到杀菌消毒的效果。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避免接触烟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足癣的发病几率。平时多喝一些热水,促进新陈代谢产物排出,还应该坚持到户外参加有氧运动,能够增强体质。
语音时长 01:10

2021-01-15

97947次收听

脚趾缝痒溃烂用什么药
脚趾缝痒溃烂用的药物有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复方地塞米松乳膏、灰黄霉素、生理盐水、莫匹罗星软膏等。具体分析如下:
脚出汗是什么原因
脚出汗可能是生理性原因引起的,比如进行了剧烈运动、外界气温过高、精神过于紧张、鞋子的透气性不好等会导致脚出汗;脚出汗还可能是病理性原因引起,比如患有足癣、甲亢等疾病会有脚出汗症状,脾胃虚弱患者也常常会有手脚出汗的症状。
白癣菌治疗方法
一旦病人得了白癣菌,可能会坐立难安,这个时候想要更好的治疗就一定要了解白癣菌产生途径是什么,这样才能对症治疗。在早期的时候使用药物治疗,基本上是可以痊愈的,但是因为这种疾病具有反复性,所以要做好预防的工作来作为治疗的主要手段。
红色毛癣菌是什么引起的
红色毛癣菌是一种人源的皮癣菌,引起常见的皮肤浅部真菌病,如手癣、足癣、头癣等。红色毛癣菌就通过人的日常行为接触相互传染,传染的人数越来越多。本病传染广泛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红色毛癣菌或絮状表皮癣菌常在皮屑内形成关节孢子,它能抵抗较恶劣的环境而长期生存,并具有传染他人的能力。
白癣菌感染的症状
白癣菌的感染给很多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这种感染的症状主要是会出现小疙瘩,如果时间长了,会出现皮肤变厚,脱皮鳞屑变多的情况。脚趾缝部位的感染容易出现糜烂,有臭味。白癣菌遇到高温后会迅速繁殖,互相传染,需要及时治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