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输血对日后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2019-07-0664074次浏览

我们都知道输血是急救术的一种,一般输血分为输入成分血和全血两种,现在科技发达,血液制品来源都非常的安全可靠,而且输血本身对身体是无害的。一般在输血前会对病人进行全套筛查,但是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出现,如血液传播疾病,溶血,细菌感染,另外有些长期输血的病人需要进行除铁。

说起输血,大家都不陌生了,很多病人在危急的时刻,如孕妇大出血,车祸等大出血,都会需要输血进行抢救生命。换句话说,只有在紧急的时候才需要进行输血抢救,并不是作为常规的治疗的手段的。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输血对日后有什么影响。
  1、现在科学技术很发达,会对血液进行各种检测,确保没有任何传染病。另外,在血液的源头,献血的时候,也会对献血者身体有一个基本检测,献血者基本上以青壮年,身体健康人群为主。基本上可以杜绝如乙肝,丙肝等传染病。
  2、细菌感染。一般来说,红细胞以及血小板发生细菌污染的概率较低,约为0.4%到2%左右。如果献血者在献血的时候处于细菌感染状态,那么很有可能会发生污染。另外,在血液采集过程中或者血液袋制造过程中有制造缺陷等,很容易发生血液污染。假单胞菌是后三种典型情况,而且它可以在低温状态下生长,温度一旦升高会快速繁殖。
  3、溶血。有些病人在多次输血后被致敏后,体内的红细胞抗体水平减低。导致输血前没有被发现,当输入带有相关抗原的红细胞时候,病人体内再次发生免疫反应,抗体水平升高,使得带有相关抗原的红细胞在几天内会被破坏,发生溶血情况。
  4、除铁。有些病人在长期输血后会出现铁含量超标。因此需要进行除铁治疗。
  综上所述,输血对日后的影响相对较少,而且输血一般适用于紧急情况下,往往都是用来救命的,因此,不用过多关注,一般这些影响在医院都是可以消除的。

相关推荐

血凝是什么
在临床上血凝的正规叫法是血液凝固,指的是血液由流动的状态变为凝固状态的生理过程。血液凝固的过程涉及到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两大凝血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任何问题都会导致血液凝固延迟。外源性凝血途径一般在创伤、血管内皮受损、胶原暴露,可以继发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一般是凝血因子Ⅻ继发的凝血过程,中间还有很多的凝血因子参与。凝血机制异常导致血液凝固延迟,临床上叫凝血机能障碍。临床表现就会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比如牙龈出血、鼻腔出血,而且很不容易控制。在手术中出现凝血机能的障碍,手术就会遭到风险。一部分病人在没有创伤的时候,也可能会因为凝血因子的减低或者是活性的减低,引起凝血过程延迟。比如血友病,造成深部的血肿,或者由于深部的出血危及生命。
语音时长 01:01

2021-12-30

97277次收听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偏高是什么原因
首先要知道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在出凝血检查里缩写为APTT,是反应内源性凝血途径的一个重要的筛查指标,偏高提示内源性凝血机能可能出现了异常的变化。检查测定的正常上限,如果延长三秒以上具有临床意义。内源性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最常见的原因还是血友病所造成的,会引起内源性凝血酶原时间显著的延长。通过八因子含量的测定、八因子抗体的测定、八因子活动度的测定就可以诊断是否有血友病。如果是血友病引起的APTT延长,可以通过补充重组的八因子,有效的控制这个疾病。当然除了血友病之外,还有很多的药物,还有一些临床病理生理过程也会引起APTT的不同程度的延长。所以出现APTT延长,建议大家到血液科就诊。
语音时长 00:52

2021-12-30

60071次收听

02:41
血清淀粉样蛋白a240严重吗
血清淀粉样蛋白a是一种急性相蛋白,是一种炎性疾病急性反应期间的特异性指标,正常值在100以内,当人体遭受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引发严重时,肝脏合成的血清淀粉样蛋白会有升高。如果目前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数值在240左右,应该是比较严重的,此时算是明显升高,考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可能。第一,最常见于的就是细菌和病毒感染,如新生儿脓毒血症、菌血症;敏感菌引起的呼吸、泌尿或者消化道感染,都会伴有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升高;各种病毒性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EB病毒等,都会造成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显著升高。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特点基本一致,通常在感染后6-8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左右达到高峰期。积极抗感染或者抗病毒治疗7-10天后,该急性相蛋白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第二,移植排斥反应,如肾脏移植手术后,也会出现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显著升高,和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第三,肺结核病人也会有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升高,此时也会伴有肺结核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如午后盗热、夜间盗汗、刺激性咳嗽、咳嗽带痰等。第四,见于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浓度会呈现慢性升高状态。第五,冠心病的活动期,有些患者也会出现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升高。
03:04
血常规平均红细胞体积偏低是什么情况
平均红细胞体积是反映红细胞大小的指标,正常范围是80-100fl,低于80fl就是平均红细胞体积偏低。平均红细胞体积偏低最常见的病因就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第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的。铁元素是合成血红素的必需原料,长期的铁元素缺乏就会导致血红素合成减少,那么血红蛋白合成就会下降,红细胞的体积就会偏小。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常规检查初步诊断后还需要进一步检查血清铁和铁蛋白,如果这两个指标下降,那么可以确诊是缺铁性贫血,积极补铁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第二,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也叫海洋性贫血,是某类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链合成障碍造成的,属于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多在婴幼儿时期发病,包括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也会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进行检查时平均红细胞体积偏低、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计数下降。第三,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组铁利用造成的贫血病变,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的。由于合成血红素有关的酶和辅酶缺乏或者活性减低,造成利用铁障碍,红细胞难以正常合成,骨髓中出现大量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同时组织铁储量过多。
02:53
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是什么意思
平均血红蛋白量是指外周血中每个红细胞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正常范围是27-34PG,低于27PG是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在临床上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最常见的病因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的贫血类型包括缺铁性贫血,其次是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缺铁性贫血时,由于缺乏造血的原料,身体不能正常的合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总含量就会减少,伴有红细胞的体积变小,平均血红蛋白量也会出现明显减少的情况,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积极补铁、维生素C的治疗,红星充分利用铁元素合成血红蛋白,3-6个月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一般会明显的升高。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组铁利用障碍性疾病,检查时候发现骨髓中出现大量环状铁粒幼红细胞,红细胞无效生成,组织铁储量过多,外周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情况,这种贫血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量也是偏低的。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主要是大剂量使用维生素B6,使用雄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进行综合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输注红细胞或全血进行纠正。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珠蛋白基因缺陷造成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从而造成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状态,属于遗传性疾病,难以进行彻底治愈。
01:50
血小板偏低怎么食补
血小板低进行食补是中医的概念,没有明确的食物可以提升血小板的数量。出现血小板减少,应该尽快到血液科就诊,根据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药物,处理提升血小板。比如最常见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过有效的糖皮质激素治疗,80%以上的病人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一些非血液系统疾病,比如常见的病毒感染、一些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也常能引起血小板的降低。血小板轻度降低不需要补充什么特殊的食物,甚至不需要药物治疗。根据病人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01:37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
临床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很多。一类是原发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再一类是非血液性疾病所继发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原发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继发的非血液系统疾病,比如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病毒的感染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降低;年老体弱的病人、肝肾疾病、使用抗甲状腺和抗感染的药物也可以引起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减少。
全血粘度偏高怎么治疗
出现全血粘度偏高,首先需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坚持锻炼,降低体重,改善症状。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根据引起血粘度升高的具体病因,对症药物治疗。引起全血粘度升高的因素,主要是因为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偏高引起。所以需要在饮食方面注意清淡饮食,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尽量避免吃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特别注意避免吃动物内脏和煎炸类食物,以免使身体摄入脂肪过多,导致血脂升高。同时还需要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减轻体重,减少身体内的脂肪。如果比较严重,还需要遵医嘱服用些降低脂肪和胆固醇的药物对症治疗。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20

87737次收听

什么是嗜酸性细胞浸润
嗜酸性细胞浸润,也就是指嗜酸性细胞增多。比如单纯性肺嗜酸性细胞浸润症,就是指肺部组织因为感染蛔虫等寄生虫后出现过敏反应,或者是因为呼吸道接触某些过敏源比如花粉,以及真菌等,引起呼吸道发生过敏反应后,就会引起肺部组织出现嗜酸性细胞浸润。人体出现嗜酸性细胞浸润后,大多数是因为发生过敏反应引起。需要配合结合临床症状,结合其他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后,配合医生做进一步检查,确诊对哪种物质发生了过敏。确诊后积极对症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抗过敏治疗。如果是感染寄生虫引起,还需要使用打虫药治疗。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20

84617次收听

血小板67怎么回事
血小板67一般是由于血小板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者是消耗过多血小板分布异常所致,而对于一些癌症患者在放化疗期间也会出现血小板数量过少。此外,血小板数量过少也可能与微血管病性溶血、肾功能不全、神经精神异常以及发热等因素有关。
白细胞偏高是什么意思
白细胞偏高是指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类细胞,主要负责抵抗感染和炎症。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是身体对感染、炎症、应激或其他疾病状态的一种反应。
输血后发冷是怎么回事
通常情况下,输血后发冷可能与输血前后室温变化过大、过敏反应、局部感染有关。建议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进行改善。
血小板较低怎么治疗
激素治疗:若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基础的是激素治疗,多为皮质激素,有较多副作用,但效果较明显;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多用于小儿,因为无明显的副作用,但缺点是较贵且维持时间短,对血小板的纠正仅一个月左右,为一种救急方法;免疫抑制剂:具有较大的副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清热凉血法或益气法对血小板减少疗效较好。
嘴唇发黑什么原因
嘴唇发黑有可能是血液循环出现问题。一旦血液循环不良,或者是血液循环受阻,都会因此而导致嘴唇发黑等情况的出现,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人的血液循环出现问题,会导致很多的心血管疾病的产生,比如说心脏病、贫血症等。因此人的嘴唇发黑,首先要确定是不是自己的血液循环出了问题,应该到当地医院来检查一下。另外可能是肾脏功能出现问题。人的肾脏出现一些问题的话,也是会导致嘴唇颜色变色,大多数的肾脏的问题,有肾虚、肾炎、尿毒症等,这些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疾病。一旦发生,是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出现了嘴唇发黑,一定要重视起来,到当地医院检查治疗。
语音时长 01:36

2019-09-16

51032次收听

输血的适应症
输血已经拥有了比较悠久的历史了,对于输血的适应症,也是比较多的。当由于意外导致急性大量失血的时候,就需要输血。当患有慢性贫血,凝血功能出现了障碍,受到了一些严重的感染,这些都属于输血的适应症,是需要输血来进行救治的。
Baidu
map